央广网北京2月16日消息(记者王思远)最近,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围炉煮茶”成为年轻人的消费新宠。三五好友,去茶馆起炭生火,煮一壶茶,烤红薯、柿子、干果,边烤边吃、边煮边聊。这是各地“围炉煮茶”的场景配置,也是商家的营销卖点。

 

上海茶饮博主:围炉煮茶,救了老茶馆,复购率并不高

打开某社交媒体平台,有近20万篇笔记分享“围炉煮茶”的玩法攻略,在某短视频平台,“围炉煮茶”话题下的视频播放量已超过40亿次。看似是“新晋网红”,但“围炉煮茶”的历史却十分悠久。“围炉煮茶”在一线城市的生意怎么样?年轻人买不买单?性价比如何?

上海的时尚和茶饮博主陈婕说:“‘围炉煮茶’在上海非常火,打开本地生活软件全是‘围炉煮茶’,年轻人也很愿意买单,现在客单价低则200元,高的能达到400元。标配是一壶茶,烤橘子、坚果、土豆等。这个人均消费水平,其实很贵了。大家消费前挺好奇,但消费后满意的并不多,主要还是交付的产品和服务的问题。但‘围炉煮茶’救了很多传统茶馆,帮助老茶馆做转型,在此之前,很多传统茶馆不知道怎么接近年轻人,这个给了很好的线索。”

“围炉煮茶”体现了年轻人前几年“过度消费主义”的退潮,过去在一些消费金融理念的引导下,年轻人总喜欢说“钱花出去才是自己的”,甚至提前透支消费。一些年轻人的投资理念也很激进,数字币、抽盲盒、潮鞋,怀揣“暴富梦”,踩坑不少。

茶评人:“茶空间”兴起,茶产业加速标准化、资本化

在老茶客和专业茶友看来,年轻人的“围炉煮茶”,是不是“附庸风雅”并不重要。喝茶的人多了,能带来新茶客,给本来暮气沉沉的茶馆赋予“茶空间”的新概念。

但长时间以来,茶饮产业面对咖啡消费的冲击和挑战,虽然“坐守主场”,但相比咖啡产品和服务的高度标准化、品牌化、资本化,传统茶产业似乎是“各自为战”,在产品分层、服务分流、营销推广等方面,精细度也不够。

资深茶评人、茶文化专栏作者王新宇认为,从茶源头生产,消费者分层和茶商资本化等方面,茶产业近年来正发生巨大和积极的转变。

王新宇表示:“首先,消费者已经出现了消费分层的状态,一般商家都会有不同层级的茶叶,服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其次,产业链方面,国内品牌茶企中,很多龙头企业已开始从种植到收购、制作、销售的体系标准化,自建产品体系、品牌、营销渠道、定价策略等,对茶叶收购标准也有要求,比如土壤的农残要求,原叶标准等;第三,资本化层面,像南昌古茶、八马茶业这些大品牌,正努力IPO,做资本化运作。另外,一些小众茶类,形成了现货交易大盘的方式,出现了金融化的属性和变化,跟过去的确不一样。”

消费资本态度:关注年轻人,但“围炉煮茶”不是好标的

从“剧本杀”到“围炉煮茶”,年轻人的时尚风向标年年变,这届年轻人喜欢啥?对茶文化的兴趣能坚持下去吗?茶饮博主陈婕对此很乐观。

陈婕表示:“我能看到身边的年轻人,以前可能觉得喝咖啡洋气,晚上小酒吧泡一泡很时髦,但现在他们觉得喝茶也很好。这就像以前在美妆社区,年轻人喜欢日韩妆,但这几年港风妆和民国妆火了,美妆也好、喝茶也好,其实都是审美上的文化自信回归。”

前两年,在大消费投资圈,年轻人是香饽饽。只要年轻人喜欢,资本甚至“闭着眼”进行投资。但这届年轻人的消费兴趣和喜好变幻莫测。年轻人的喜好,对资本而言是否还有足够的吸引力。

资深媒体人、投中网副主编曹玮玉说:“消费者现在都更珍惜口袋里的钱了,消费投资的主题也有一些修正。具体到‘围炉煮茶’这事,消费投资人只会观望,不会真投。当然,这里界定‘消费投资人’指的是vc、pe风险资本,不是餐饮投资人。风险资本欢迎足够大、足够高天花板的市场,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一定要强。‘围炉煮茶’有很强的季节性,更适合寒冷的秋天、冬天,风险资本愿意投平价、刚需且高频的项目,这一点‘围炉煮茶’其实不满足。”

安全第一,木炭换电磁炉,口感一样

需要提醒的是,“围炉煮茶”要注意“安全第一”。今年以来,媒体报道了十几起各地因“围炉煮茶”,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1月22日江苏镇江扬中市,一对母子在家中用炭火炉“围炉煮茶”,因天冷关闭门窗,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去世。

1月12日,浙江宁波一对夫妻在家中“围炉煮茶”至深夜中毒,因抢救及时脱险。

也有人指出,与炭烤肉时的“美拉德反应”不同,“围炉煮茶”主要通过炉子加热升温,因此在室内不妨用电磁炉,代替木炭,虽然少了一点“仪式感”,但却多了几分“安全感”。关于电磁炉会不会影响到茶和食物的口感和味道,陈婕表示:“炭炉换电炉,完全不影响口感。”

作者:经济之声评论员,《远见》栏目制作人王思远

编辑:苏晓静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