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0日消息(记者唐婧 晓菲)经济之声专题报道《进博会有约》,今天推出第六篇:进博会,明年再约!

今天是第五届进博会的最后一天。回望这六天的“进博时间”,“四叶草”里不断上演着精彩的“进博故事”。总结起来,可以用创新、包容、开放三个词来概括。

首先是“创新”,这不仅体现在进博会的展品新,更体现在办会的理念新。比如,今年新设置的“展商变投资商”专区就让人耳目一新,6000多平方米的专区里“集纳”了很多家参展商的案例成果,折射出相通则共“进”的进博会理念。

此外,对于很多展商们来说,办展,已经不仅仅是签订单卖货,更重要的是交流共进、合作共赢、传达品牌的创新理念。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场营销公关部部长徐一鸣说:“对于进博会,丰田不想把它办成一个车展,而是我们将对于未来的智能化社会、老龄化社会这些方面实际应用场景的一些提案和技术解决方案能够带给大家,以此来吸引各个伙伴,和丰田一起去推进这些事业。”

丰田展台上的智能移动医院(总台记者唐婧 摄)

第二个词是“包容”。本届进博会,共有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覆盖面更广、结构更优化、代表性更强。其中,既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包括一些最不发达国家。

在采购投资方面,采购商们组成了近600个交易团和近50个行业交易团,意向成交额已经超过40亿美元。来自新加坡的一位参展商说,他们已经连续四年参加进博会的贸易投资对接会,年销售额从最初的一两百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万元。“帮助海外客商找寻更多优质的、潜在的新客户,也让我们认识很多新的合作伙伴,提升销售额。”他说。

此外,本届进博会上,中央企业的“购物车”也在不断扩容,近1300家企业的专业采购人员注册参会,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告诉记者,在进博会上,中国能建及所属企业已经和多个世界知名企业签约合作,业务涵盖多个领域。“我们签订的合同额连续5年增长,今年比去年增长了46%,不仅仅有设备、有产品,还有技术协议。范围在增多,内容在增加。”宋海良说。

部分中央企业代表在签约仪式现场(央广网发 国资委供图)

除了“创新”和“包容”,“开放”也是本届进博会的一大关键词。作为进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向世界传递了开放的中国声音。本届论坛上,《世界开放报告2022》发布。这份报告首次公布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世界开放指数,中国的开放指数呈现持续上升之势。

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理事长顾学明说:“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并通过进口博览会等国际展会,共建‘一带一路’等务实方案,推进全球开放合作,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穿梭在进博会场馆的这几天,悬挂在展馆墙面外侧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这不但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将是激发中国发展的澎湃动能,激活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悬挂在展馆墙面外侧的巨幅海报(总台记者唐婧 摄)

第五届进博会今天(10日)就闭幕了,大家怀着意犹未尽的心情梳理着本届进博会一道道别样的风景线。记者第一天走进展区的时候就看到了“芯向中国,科创世界”这样让人倍感亲切的宣传语。记者节的那一天,现场有的展位用大屏幕打出了问候“中国记者节”的醒目字样。这些用心又可爱的来自全球各地的展商花式表白,无疑会成为他们最圈粉的加分项之一。

进博会展商宣传语(总台记者晓菲 摄)

进博会上首发、首秀、首展络绎不绝,充分表明全球客商都把中国市场作为增长动能来源地。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全球消费市场的风向标,巨大的市场,海量的需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他们坚定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谋求在这里长期发展的决心。

为期6天的进博会,仿佛一条穿过时光的隧道,见证了转瞬间5年中国改革不停、开放不止的脚步。场内万商云集,场外五洲交汇,通过进博会这个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大平台,大家广交朋友、相互学习、增进了解、达成合作。一届又一届的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参展商变投资商,市场打开门、生意做起来,一粒粒“进博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中国发展了自己,造福了世界。

进博会首设“展商变投资商专区”(总台记者晓菲 摄)

如今,“到中国去”已成为越来越多全球品牌的共识。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客从海上来,下一届进博会开启的时候,我们又将相遇在南方的暖冬。

编辑:丁骁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