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脚踏实地,勇敢担当;他们,心怀梦想,赢得荣光;他们,砥砺前行,奔向远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不同行业无数的奋斗者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奋进。

2022年10月14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推出融媒体报道《追梦路上》,邀请一位位追梦人生动讲述他们在科技兴国、脱贫攻坚、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担当作为、创新实践的亲身经历,展现神州大地各行各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

本期报道,让我们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跟随十八洞村团支部书记施康,走进这个群山环绕的苗族村寨,听一听十八洞村从深度贫困走向乡村振兴的故事。

 

位于武陵山腹地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因交通闭塞、缺田少地,曾和许多深藏大山的村庄一样,与世隔绝,贫困已久。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1668元,集体经济一片空白。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使十八洞村陷入“贫困逼人走,人走更贫困”的恶性循环。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在这里,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指引着十八洞村从深度贫困苗乡向小康示范村寨蜕变。2021年,十八洞村全村人均收入2016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68万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施康便是其中之一。

回家

今年26岁的施康出生在十八洞村,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家乡的山路杂草丛生,田间小道泥泞不堪,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村子里空心化严重。“小时候,全村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条柏油路。”

走出山村,是很多十八洞村人的选择。施康通过努力读书,也考出了大山。“我走出村子之后,发现村子里和外面相比落差还是比较大的,外面的世界一直有变化,但村里的变化很小。”

十八洞村团支部书记施康(右)接受《追梦路上》记者采访(张大战 摄)

2013年以来,村子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曾经闭塞穷困的小山村变得活力焕发,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旅游业欣欣向荣。

看到外出求学、务工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发展,施康浓烈的乡愁不断萦绕心头。“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回来是否值得?”2018年,大学毕业的施康和伙伴们在长沙做短视频创业,已经发展了50多人的团队,回村意味着一切将从零开始。但这时的十八洞村已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魅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施康这样的年轻人,“村子里和过去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可以做好多事情。”

施康说,父亲的鼓励和榜样作用也非常重要,“他经常教导我,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做对村子、对社会有用的人。虽然以前因为村里条件差、机会少,他也在外打工,但父亲一直心系家乡,很想回来。他看到总书记来到村里的新闻后特别激动,第二天就跟老板说,我要回家。后来真的很快就回来了。”

施康体味过村子的衰败与贫困,又目睹了现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在十八洞村长大的年轻人,他愈发觉得应当承担起回村建设的担子。“这时我就在想,我得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用我的力量反哺村子。”2020年,施康调转方向,辞掉了工作,从城市回到了青山的怀抱。

不只是施康和他的父亲,离乡打工的人,外出求学的人、留在村里的人,都被“总书记来村”的消息振奋着,分散在各处的他们都像候鸟一样从四面八方返回山村,期盼着、尝试着、努力着,希望这样的机遇能改变苗寨的未来。

十八洞村航拍全景图(受访者 供图)

直播

“这个是当戎寨,这个是竹子寨,这个是梨子寨,飞虫寨在这里。这就是十八洞村的四个寨子。现在,游客都跑梨子寨玩了,其他三个自然寨怎么搞?我们返乡人要干出名堂来,搞起!”

这是“十八洞返乡人”的视频号里的一段对话,喊出“返乡人要干出名堂来”的,便是施康。回村后,施康开始用动漫专业的专长拍摄乡村生活,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还拉上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在网络上开直播。他说,想让更多的人看到十八洞村。

在十八洞村,群山曾经是阻碍,现在则是村子发展的底色和优势。绿色衬底,自产自销,施康决定利用短视频平台打造乡村特色产品。慢慢地,大家在“十八洞村返乡人”的视频号中,看到了传统的苗族刺绣,看到了原汁原味的湘西腊肉,也看到了十八洞村的山泉水和猕猴桃。

“我回到村里,发现游客来到我们苗寨,第一要体验独特的民族文化,第二要吃当地美食,第三要看湘西的美丽景色。我们何不就把这些当成拍摄日常?所以我们最后确定的主题就是美食、美景、苗族文化这三点。”

施康在“十八洞村新青年”直播工作室带货(受访者 供图)

虽然目标明确了,但网络直播带货并没有施康想象中那么简单。“开始拍摄的时候数据一直没增长,总感觉我们这么努力了,为什么没有效果反馈?特别失望。”

更严重的是,有一次施康直播卖本地腊肉还翻车了。“我们的本地腊肉是村民自己家烟熏出来的,颜色特别黑,但把它洗干净之后,颜色就很好看了,品质和口感是绝对没问题的。但我们在直播的时候没有解释清楚,也没提醒大家买回去怎么处理。所以很多网友收到货后,觉得你这腊肉这么黑,能吃吗?就出现了一些差评,我们的产品在网上的信誉度受到了一些影响。”

吸取教训,工作要更细;迎难而上,不轻言放弃。施康说:“这次翻车也不是坏事,这是大家对我们的监督和提醒,也是让我们更好地成长,更好地管理。”

与大多数冠以“土味视频”标签的自媒体不同,施康和伙伴们从不刻意讨好屏幕前的人,农村生活、农村人是什么样,镜头前就是什么样。“打稻谷、抓鱼网蟹、熏腊肉、制作剁辣椒等农村日常都是我们的创作题材。”

十八洞村的苗寨民居(受访者 供图)

为了规范直播带货、吸引和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施康将“新青年电商工作室”升级为“苗乡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他说,接下来要完善各种农产品的品牌认证,借助互联网将十八洞村的好产品带到更远的地方去。

追梦

抬头是山,低头是沟,十八洞村人均耕地只有0.83亩,种什么?原来一直是村民们的愁心事。

2013年以来,在“精准扶贫”理念的指引下,十八洞村的乡亲们慢慢知道了“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为整村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十八洞村有人开始学习养蜜蜂,有人开了十八洞村第一个农家乐,随后特色种养殖、苗绣、劳务经济、乡村旅游等新花样不断出现。

十八洞村山上生长着不少野生猕猴桃,海拔700米的地势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但是,规模种植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就是——“缺地”。村里决定从花垣县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异地流转了1000亩土地,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全村225户农户入股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公司。

春节时,十八洞村村民在打糍粑(受访者 供图)

十八洞村还开展“113工程”建设,发动每家每户种植10株冬桃、10株黄桃,养殖300条稻田鱼。在十八洞村的稻田里,时不时能听到稻花鱼蹦跳的声音;富硒黄桃也挂果上市销售,现在每年的产量有10多万公斤。

“靠山吃山”之外还得“靠水吃水”。十八洞村夯街大峡谷清水长流,从天然溶洞流出来的水纯净无污染,水质达到了矿泉水标准。2017年,一家企业看上了这一汪清水,决定因地制宜生产山泉水,十八洞村山泉水正式对外发售。

现在的十八洞村,自来水接进村民家中,苗家风情的客栈和特产店遍布村子各个角落,银行、电商服务站也都开到了家门口。在施康的镜头里,十八洞村的面貌在不断更新,村子的规划也越来越新,这些全新的变化也都成了他和直播团队丰富的创作素材。

十八洞村村民服务中心 (受访者 供图)

“我作为村团支部书记,要和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还有驻村工作队团结一心,服务好村民和青年们。人心齐了,产业好了,外面的人来了,返乡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乡村振兴肯定也会做得越来越好。”施康希望能够凝聚起更多年轻人的力量,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在家门口同样有梦想可以实现,同样有诗和远方。

“青春最美的样子,我觉得一定是有干劲、有充实感。之前有人问我,你们现在都富起来了,是不是满足了?我觉得我们并不满足,村里人一直都有一种动力和干劲,在这条路上要一直走下去,把村里建设得更好,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把农村建设得更有活力。”施康说。

采制:王强、蒋勇、王莹、徐鑫

编辑:吴海波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