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5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25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决定把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

 

这项举措释放出什么信号?对稳定人民币汇率有什么帮助?在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看来,受美联储紧缩预期等因素影响,最近全球股、汇、债市场出现了剧烈震荡。亚洲也受到很大冲击,有消息称最近日本央行多次入市干预,阻止日元过快下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管涛表示:“这主要是鼓励、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从海外融资,增加资金的流入,对冲资本流出的影响。这是在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和上调远期售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以后,再次启动的跨境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它有助于释放汇率维稳的信号,防止汇率大起大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当前境内外汇供求基本平衡,三季度经济企稳回升,需警惕市场汇率偏离经济基本面的过度调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外债规模和结构合理,外债风险总体可控,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在便利境内机构跨境融资的同时,也有助于境外资金流入,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温彬表示:“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等于净资产和跨境融资杠杆率以及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三者之间的乘积(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此次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意味着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的提高,鼓励市场主体跨境融资。”

记者注意到,2020年12月,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曾经把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说,这次的做法与上一次正好相反,目的就是抑制人民币汇率贬值。赵庆明表示:“上一次是减少从境外融资,因为当时是人民币有升值压力。如果让企业大量从境外融资,就会增加境内的美元供给,使得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这次是正好相反,把参数调高,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境外融资。灵活利用这个参数目的都是稳定人民币汇率。”

编辑:高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