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嘉兴8月28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开渔之后,渔获满仓的同时,海洋中的废弃渔网也可能有所增多。记者从日前举行的“构建海洋作业废弃塑料回收再生价值链”论坛上了解到,有企业正在探索把回收来的废弃渔网加工成衣服、拉杆箱等日常用品。

记者在论坛展区注意到,绿色的时尚短袖、白色的联名款帆布包、蓝色的精致拉杆箱……这些乍看没有特别之处的日常用品,实际上都是由废弃渔网再生材料制作而成的。像是绿色、白色、蓝色等颜色,也都是废弃渔网本身的颜色。

海洋中的废弃渔网属于海洋塑料垃圾。有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废弃渔网约占海洋塑料垃圾的10%。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院长李道季表示,废弃渔网的回收和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渔网等渔具的价值比较低,使用后就容易被丢到海洋里。海洋塑料垃圾一般分为陆源和海源的,废弃渔网就属于后者。海源塑料垃圾的管理难度更大,因为现在针对各种塑料垃圾的管理措施主要还是在陆地上,难以对海源塑料垃圾起到有效作用。”李道季说。

在此背景下,有企业尝试让废弃渔网进入回收链条,变成有用的再生材料。

循环再生大致有哪些步骤?相关回收加工企业代表、浙江英瑞特再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毅在论坛上说:“第一步,把废弃渔网从海洋中捞上来运回陆地;第二步,分类分拣,随后再送入工厂进行清洗破碎;第三步,造粒,这种造出来的颗粒就是工业化生产的原料。”

沈毅介绍,目前废弃渔网一般被制成两类产品:一类是各种纺织物,包括衣服、围巾、背包、帽子等;还有一类是制造工艺更高的注塑制品,比如拉杆箱。

“相对而言,纺织品一类会相对更成熟一些。从全球范围内废弃渔网回收利用的角度来说,制作成纺织品已经有十几年了。而制作成注塑制品拉杆箱的话,研发周期会更长,也需要经过更严格的测试。”沈毅说。

在废弃渔网相关回收加工企业的盈利水平上,沈毅表示,该领域内一家来自意大利的知名企业从第7年才开始盈利,从中国企业自身的情况来看,废弃渔网再生制品的利润率比一些普通化纤产品大约高出5个百分点。

废弃渔网回收难、循环再生产品研发周期长、商业价值短期难以显现,如何更好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

在论坛上,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宣布立项“海洋作业废弃塑料回收再生可追溯性和碳减排量化标准”。

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专委会秘书长蒋南青认为,这是海洋塑料回收标准的“中国探索”。“回收来的废弃渔网其实是很脏的,上面可能会带着一些藻类、泥沙、杂质等,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需要攻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回收再生市场,我们有非常完整的供应链,在海洋塑料回收再利用上有优势。将来要在这一领域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话,我们首先要建立一套标准体系,既解决好前端回收的问题,又解决好后端高标准、高品质、高值化再利用的问题。”她说。

编辑:胡珺山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