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3日消息(记者黄燕宁 柯研 实习记者王吉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视听大会》报道,日前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中规定,人身保险按险种类别划分,包括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按设计类型划分,包括普通型、分红型、万能型、投资连结型等。

从少年到成年,从“单身贵族”到成家立业,人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追求,同时也伴随着不同的意外和风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的手段,如何购买保险?如何进行险种组合?经济之声主持人柯研对话泰康健康财富规划师王奕,共同探讨如何为自己规划合适的保险组合。

保险规划的“黄金法则”

不同的人生阶段配置保险的险种侧重点不同,侧重的家庭成员也不同,无论如何调整变化和组合,都需要依据两大基本原则:

第一,家庭成员的保障顺序。首先是家庭的经济支柱,需要配置完整保险保障,其次是配偶,再次是子女、长辈;

第二,保险产品的购买顺序。保险是一种抵御风险的金融工具,目的是“拿走担忧”“完成心愿”。“拿走担忧”是指重大疾病、意外伤残甚至身故可以通过寿险、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去解决,用低保费去撬动高杠杆;“完成心愿”则是指完成子女教育、未来养老,还有资产传承等这些心愿。

未成年人:健康为主、意外为辅

未成年之前都是家长为孩子购买保险,应该先给孩子配置健康险和意外险。健康险中,尤其是要先解决孩子生病住院费用的医疗险;而意外险,满足基本需求且符合家庭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即可。

医疗险保费的变化并不是一出生就是最便宜,而是呈现婴幼儿时期保费相对高,然后逐年降低,十六七岁的时候到相对低点,再往后则是随着年龄增长,医疗险费用逐渐增高的曲线。作为家长,要持续关注保险的新规则、新产品、新治疗方式等信息,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和需求对保险组合进行补充和调整。

工作到结婚:保障自身,规划父母

从参加工作到结婚这段时期,年轻人在配置自己的保险组合时,第一件事情就是梳理保单,要知道自己有什么险、保额多少,再看需要如何做增配。意外险和健康险,可以对冲工作压力带来的身体健康情况变化;年金险对冲追求高收益可能出现的资产亏空、漏洞等情况。

年轻人除了为自己规划一些储蓄型保险或者是理财型寿险之外,更要为父母筹划养老。需要先理清楚父母已有的保障情况,比如有没有寿险、公费医疗?是不是有医保?保障额度有多少?再根据家庭实际情况以及父母的现实情况去补充健康险的配置,为父母养老做一些提前规划。

上有老下有小:“1234”原则

年轻人从结婚到孩子出生,从“上有老”变成了“上有老下有小”。这段时期要特别注意购买保险的比例,也就是家庭整个资产配置比例。

王奕建议,可以按照“1234”原则进行资产配置:整体家庭年收入的10%为现金流,用于生活开销;20%保障意外和健康,用于意外重疾保险配置;30%做风险投资,用于为家庭创造收益;最后40%稳健保值升值,用于子女教育及未来养老规划。

人到中年,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最大,责任也最大,像寿险、意外险、健康险等需要做重新评估、配置。总保额最好把控在家庭年收入的5-10倍左右,起码要覆盖日常必要支出,以及车贷、房贷、孩子的教育金、老年人的赡养费用等。

退休:养老与传承

退休以后,养老正式提上日程,不过到退休才开始思考规划养老的问题肯定不是最佳时期,建议大家要提前通过年金产品等做强制储蓄,帮助累积财富。此外就是传承:家庭资产如何安全、稳妥、尽可能多的传给下一代,保险的法律功能也可以助力。

编辑:高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