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30日消息(记者吕红桥)算力是指每秒钟能够处理的信息数据量,它被称为继热力、电力之后最新的生产力。2022中国算力大会30日在济南开幕,工信部在会上透露,我国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算力产业规模近五年平均增速超过30%。

 

从算力基础设施来看,当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同时,我国还在推进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透露,随着发展基石日益坚固,我国算力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近五年平均增速超过30%,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张云明表示,启动建设多条“东数西算”干线光缆,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约2000万台,算力总规模超过150 EFLOPS。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1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其中云计算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IDC也就是数据中心服务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算力产业支柱作用越发凸显。

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我国算力的利用率只有30%。利用率低的一大原因是虽然算力有了,但是存储没有跟上,所以算力不能得到很好发挥。他建议优化数据存储。邬贺铨表示:“不是所有数据都是有用的,我们需要去掉一些无效值,包括一些空格。还有很多数据是有缺失值的,如果数据样本足够,这些缺失值就不要了。另外,有些过时的数据就不需要了,节省存储。另外可以通过数据压紧的算法,把数据优化。”

“东数西算”可以大幅提升我国数据存储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今年2月联合印发通知,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邬贺铨说,数据分为热数据和冷数据。需要实时计算的是热数据,不需要实时计算的则是冷数据。他指出,西部地区主要是处理冷数据,“东数西算”实际上是“东数西存”。邬贺铨介绍,一般统计显示,冷、温、热数据分别占到累计数据量的80%、15%和5%,也就意味着冷数据是最多的。冷数据主要是存储,所以对冷数据来讲,计算不是常态。这样看,东西部分别适合热数据和冷数据。照这样算,“东数西算”实际上是“东数西存”,主要存在西边,当然偶尔会有一些计算。

我国算力利用率较低的另一个原因是算力使用门槛相对较高。邬贺铨说,算力要根据模型进行大数据训练,门槛较高,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做。他建议降低门槛,让算力使用更简单便捷。而这也是工信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张云明说,接下来将深入推动全社会上云、用数、赋智,繁荣线上消费业态,降低算力使用门槛。张云明表示:“降低算力使用门槛,引导算力供给市场主体按照适度超前原则,配置优质算力资源。推动多元算力服务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支撑工业等重点行业转型升级。促进融合算力应用走向更广、更深、更紧的领域,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编辑:高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