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3日消息(记者焦浩)22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共同发布《新通道 新格局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报告2017—2022》。报告显示,陆海新通道建设5年来,国际大通道功能凸显,促进国际货物、人员、资金、信息等加速融合,已成为西部地区联通世界的重要通道。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又称陆海新通道,是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以重庆为运营和组织中心,西部12省区市与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湖南省怀化市等共同打造的国际大通道。

报告显示,自2017年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以来,5年间,这条新通道已形成以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班列、跨境公路班车三种运输组织方式为主,公铁联运、海公铁联运、公海联运为补充的运输结构,有效联通中西部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国际辐射范围不断扩大,运输网络覆盖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19个港口。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表示,陆海新通道建设5年来取得了积极成效,不止“朋友圈”扩大、运输能力提升,也有助于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张威说:“我们通道的建设起源于物流,但是并不限于物流,通过这种通道的建设,更好地改变了企业的成本结构,降低了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物流成本。然后这种成本的降低也进一步改善了资源配置的方式,为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新布局提供了可能,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对很多中西部地区的企业而言,以前货物要出海,只能先向东运至沿海城市,再经海运转运至世界各地,物流周期就会拉长。如今,陆海新通道为中西部地区打通了最近的南下出海口,成为货物进出的最便捷通道。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因为在陆海新通道上不同节点的地区,它的成本或者时间节约水平不太一样,但综合来看,可以把中国西部内陆地区和东盟之间的物流周期缩短10天以上。”张威说。

高效、便捷的陆海新通道,有效联通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促进了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RCEP成员国通过陆海新通道发运货物的国家达13个。通道沿线省区市与东盟经贸往来愈加密切,与东盟的进出口额逐年提升。以陆海新通道运营中心重庆为例,2021对东盟贸易额超170亿美元,相比2017年增长近九成。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主任刘玮介绍,5年来陆海新通道运行质效显著提升。“加密开行重庆至北部湾铁海联运班列,稳定开行跨境公路班车,常态化开行中老中越班列,新开行至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的物流线路。2021年铁海联运集装箱超30万标箱,5年增长34倍。实现了对RCEP国家成员国全覆盖。”刘玮说。

可以说,陆海新通道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国际物流和贸易大通道。未来,应该如何更好推动新通道建设?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义真认为,要重点从优化服务方面入手。

“在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拓展在贸易、产业、金融、数据等方面的服务,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展在商事、人文、法律等各方面的服务。”刘义真说。

张威表示,下一步,不仅要继续推动物流基础设施等“硬联通”的建设以及通关便利化等“软联通”合作机制的创新,还要注重与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张威说:“通道经济不能是过路经济,用好新通道的关键是要能够依托新通道,培育起各地各具优势的产业发展,这样才能跟通道的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通过通道促产业,也能够通过产业为这个通道的发展赋能,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编辑:曹宇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