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1日消息(记者吕红桥)经济之声系列报道《优化营商环境:新探索 新样本》,21日推出第五篇:深化市场化改革,破除“隐性壁垒”。

 

我国汽车保有量巨大,二手车交易市场空间广阔。不过,一些地方设置了门槛,阻碍了正常交易。比如,少数地方要求外地转入的二手车也要达到“国六”标准,不允许“国五”排放标准车辆迁入。再比如,部分地方限制符合在用车排放标准的二手车迁入。为了促进二手车流通,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最近联合宣布,从8月1日起,全面取消“国五”排放标准二手车限迁。在一些率先取消限迁的地方,二手车交易明显变得更加活跃。

在江苏南京,有二手车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国五”,店里基本上每天成交量增长了40台到50台。对于“直客”,大家选择面扩大了,以前是省内“国五”车,现在可以买省外甚至是全国“国五”车 。车商的流通也扩大了。

二手车限迁实际上是一种隐性壁垒,这种壁垒也常常出现在招投标领域。比如,有的精准设置投标条件,为个别企业打造“定制版”招投标资格。还有的设置高额保证金,以提高报名门槛,排除其他公司参与投标。对此国家发改委今年明确,纵深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完善电子招标投标制度规则、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一些地方还创新了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制度,以河北为例,当地出台政策,简化对供应商资格条件的形式审查,持续推进政府采购“信用+承诺”制。

河北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处工作人员说:“这个承诺机制是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对于中小微企业,它们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过程中,不需要再提供信用记录、社保证明、纳税证明等,只要提交一个承诺函,就可以参与投标,大大减轻了它们的负担。”

今年以来,破除各种隐性壁垒成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大发力点。湖南长沙最近提出,建立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台账,破除包括省级层面在内的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切实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山西大同不久前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市直部门有关问题线索,包括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投标、事中事后监管方面设置不合理门槛和限制条件等。

在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看来,清除隐性壁垒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不断地去打破地区分割和行业垄断,从而使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方面获得公平竞争机会,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能够保障在供给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顶层设计也在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方面提出了务实管用的举措。今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明确及时清理废除各地区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政策。《意见》还要求,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得要求企业必须在某地登记注册,不得为企业跨区域经营或迁移设置障碍,不得设置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准入退出条件,以限制商品服务要素资源自由流动。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说:“我们的市场还存在制度规则不统一,地方分割,市场小封闭、小循环的情况,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实际上是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向强转变的关键一招。”

编辑:杨璇铄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