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9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暴涨,全球能源危机阴云密布,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能源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如何保障能源安全?

 

我国能源禀赋的特点通常被形容为“富煤、缺油、少气”,煤炭一直都是能源供应的“压舱石”。对于能源安全,煤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国也在大力推进低碳发展,煤炭等化石能源不可能一直是主体能源。既要重视煤炭,又要降低碳排放?这怎么才能做到?专家认为,关键是要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一方面是全力以赴保存量,包括煤炭开采量,煤电、火电发电量,一如既往地从政策、金融、交通运输、仓储方面保住,稳住。另一方面就是尽最大可能用非化石能源去保增量。

在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方面,我国大量依赖进口。今年以来,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油气价格飙涨,欧洲国家持续面临“油气荒”。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组织学院副院长崔守军说,统计显示,我国原油、天然气贸易量最近大幅增加,有力保障了能源安全。

不过崔守军提醒,我国油气资源进口来源要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国家。他说:“从能源安全的角度,中国石油供应的来源不应该过多地依赖于任何一个国家。从长期来看,从我们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讲,肯定是要多元化。”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经济专委会主任戴彦德认为,保障能源安全还要提高能效。具体来说,必须“4个轮子一起转”,也就是说,发展模式要转,供应模式要换,生产模式要减,生活模式也要减。他认为,节能潜力是动态数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前各行各业有巨大的能效提升空间。

戴彦德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展节能,现在我认为节能已经到了3.0阶段。3.0阶段是什么?当初我们叫应对‘跑冒滴漏’,后来我们对设备和工艺进行改造,今天要用什么?就是在这两个的基础上,用数字和智慧使生产运营达到最佳状态,这样能源转换系统就可以大大地提升效率。”

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吴吟建议,保障能源安全还需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根据他的观察,可再生资源的发展使能源从过去的“点生产”,向“片生产”“面生产”转变,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电力系统。他建议充分调动需求侧的积极性。“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使得需求侧众多的微电网、分布式能源、智能楼宇、家电,包括电动车等联系在一起,并与电网、电源侧能够实现整体的智能互动。因此新型电力系统的重点在需求侧,必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来充分调动需求侧的积极性。”

编辑:杨璇铄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