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1日消息(记者唐婧)今年是证券市场退市新规落地实施的第二年,政策效果正集中显现,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正在加速形成。经济之声专题报道《告别“不死鸟”,A股新生态》,推出第一篇《优胜劣汰 “应退尽退”显威力》。

 

今年以来,ST平能、退市新亿、退市拉夏等9家公司已退市并被摘牌;退市明科、退市游久、退市中房等6家A股公司于6月15日晚间宣布,退市整理期已结束,股票将被终止上市。退市海创、退市金泰等32家公司目前已进入退市整理期;还有9家公司已收到交易所决定退市前的事先告知书或监管函。此外,有70家公司已经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包括科华生物、泰禾集团、獐子岛等,如果这些公司在2023年再次触及退市风险警示,将被终止上市。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家公司收到交易所退市决定的告知书或已进入退市流程,数量超过了去年全年退市公司的总和。为何今年触及退市指标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分析:“在退市的规则和退市的实施这个方面,由于相关的规则要求和相应的一些操作流程越来越规范化,越来越市场化,只要有些指标和门槛,这些上市公司一旦触及,可能就会触发退市流程。另外,有些企业在前几年退市门槛和退市操作没有那么严格的情况下,做了一些操作,延缓了退市的进程,但到了现在,流程也好,要求也好,越来越严格规范,它就触及到了门槛。”

从2020年退市新规财务类退市流程来看,第一年财务指标不达标的公司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第二年任一财务指标不达标将被直接退市。这意味着“空壳公司”“僵尸企业”从被识别到退市只需要两个会计年度。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退市的一大特点就是,财务指标退市案例增多。具体来看,在50家触及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中,有48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标准,占比达96%,只有1家触及交易类退市、重大违法类退市情形。开源证券投资顾问总监田渭东说,财务类退市是正常现象,企业的经营总有高潮和低潮,从周期性的行业规律来看,这是一个优胜劣汰过程。

“总有一些行业它是会被淘汰的,包括一些企业经营不善也是会被淘汰的。不是整体的环境不行,是因为整体的经济需要不断更新,比如说现在的互联网经济就比10年前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接下来还有5G的应用,新能源的应用,双碳减排的应用,高污染还有不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行业,它就有可能处于劣势,造成财务性的指标的不达标。”田渭东说。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认为,财务类退市主要集中在上半年,而交易指标退市往往在下半年反映得比较明显,“比如说连续多少时间,你的股价低于一块钱或者低于多少,你的一个种类成交金额低于多少,那么这也就是交易指标退市。像去年出现的一元退市,实际上就主要是在下半年。”

专家普遍认为,今年以来A股退市企业数量的明显增加,一定程度反映出当前退市标准已经达到了较好的“应退尽退”效果。

赵锡军说:“退市新规实施以来,明显可以看到整个证券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是在不断强化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在不断凸显的,这也是符合资本市场能够更好、更高效地配置资源要求。”

编辑:郑皓月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