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3日消息(记者张慧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经济之声“2022中国品牌日”特别策划《预见,中国品牌》,本期推出《出海,任重道远》。

 

几年前,中国消费者在海外旅游时掀起扫货潮,很多人至今还印象深刻。如今,从轨道上飞驰的中国高铁到精巧实用的中国家电,再到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国产智能手机……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带着自家的产品登上世界舞台。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冰壶比赛场馆,大厅冰面温度、冰上1.5米处温度和观众席温度各不相同,为“一馆三温”提供温度保障的是三台格力低温风冷螺杆机组。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说:“加大投入进行技术研发、开发,我们走向世界就是因为能让世界所有的人民能感受到这种品质生活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正在把自己卓越的形象展现给世界,世界也在重新认识中国品牌。2021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上,中国品牌入选数达到44个,而在2011年,上榜的中国品牌只有21个。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认为,这些年,中国品牌走出国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是因为孕育品牌的“土壤”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使得优质品牌脱颖而出。

“率先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并不断地去完善信用与市场的对接机制,政府的这种系统的引导使得我国品牌的建设更有规划。鼓励创新,比如对于研发投入实行所得税的税前扣除,这就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而且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标准化等相关工作方面不断提高透明度,这就使得企业创新与创新的成果知识产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赵萍说。

优质品牌的集合,不仅有助于在国际市场打响知名度,也为企业开拓国际贸易带来契机。而企业自主创新是优质品牌崛起的另一层“底色”。一些老字号传统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走出了国门,把优质服务推向了国际市场。

浙江省老字号万事利的一项“免水洗、零污染”的无水印花技术吸引了来自欧洲的订单。企业研发中心科研人员做了个小实验,把两块白布放在试剂杯内,白布染红后,采用无水印花技术的布拿出后,杯内的水依旧清澈。印染是纺织产业链中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也是排放污水的最大元凶。“免水洗、零污染”,这在以往是完全不敢想的事情。

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介绍:“它的难点是数字化,你要能够计算出每一块面料上需要多少个染色的分子重量。前人是没有做过的。”

2020年,无水印花技术被列入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可以享受三年的研发补贴。这项技术也为企业拓展了美国、法国、意大利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

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是很多中国品牌努力的方向。事实上,中国品牌走出国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些品牌“出海”以后或多或少有些“水土不服”。赵萍认为,品牌出海任重道远,眼下,企业需要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不断提升品牌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企业的品牌形象的打造会带来两个机遇:一方面,会进一步加快国内、国际的市场标准以及规则的对接,有利于中国企业在一个更加国际化的环境培育中国品牌,走出去之后对国际规则和市场惯例的了解也会更多,对品牌形象的成长就会产生很大的助力作用;另一方面,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特别注重法治化进程,使品牌之间的竞争更加公平,有更稳定的预期,使企业以及品牌能够有靠得住的信用,从而使法治成为品牌保护的重要抓手,使品牌保护成为激励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非常重要的‘压舱石’,品牌建设的工作才能稳步推进。”赵萍说。

编辑:吴海波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