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促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重中之重,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各地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利用多种手段促消费、扩需求、促发展。

北京、武汉、成都、杭州、东莞、湛江……多地近期陆续发放新一轮消费券,不仅力度大、覆盖面广,而且场景多样、形式丰富。专家表示,发放消费券不仅能刺激消费活力、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还能切实帮助消费者降低购物成本,具有一定民生意义。

多地“真金白银”促消费

“这一波消费券‘真香’。”生活在湖北武汉的佩霖说,“早就看中了一对耳钉,小1000元的价格让我一直没狠下心,前两天用了两张消费券拿下了,一张‘新人券’抵扣50元,叠加一张云闪付商场消费券又减了200元,最后花600多元到手。”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有不少消费者和佩霖一样,在使用消费券后,以合适价格买到了原本价格略高但心仪已久的商品。

3月至12月,北京面向每位在京消费者发放最多1600元的“京彩·绿色”消费券。3月22日至5月5日,广东湛江启动汽车欢乐购促消费惠民活动,最高补贴5000元。江苏计划在全省累计开展14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发放1.2亿元惠民消费券及35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山东计划在3月到5月发放政府消费券4亿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蚂蚁集团研究院测算,杭州每发放1元钱的消费券补贴,能带动3.5元的消费。在广西发放1元钱的消费券补贴,能带动5.3元至7.7元的消费。微信支付数据显示,在微信支付核销1元的优惠,可撬动22.7元的消费。

除政府发放消费券外,不少金融机构积极行动,助力消费恢复。例如,浦发银行聚焦上海老字号餐饮、便民商超、绿色出行、咖啡饮品等场景,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开展借记卡、信用卡消费满减等形式促消费活动。工商银行连云港分行与一汽红旗、长安马自达、广汽本田、岚图等4S店开展厂家贴息活动,客户可以享受厂家贴息的优惠;对于新能源车型,最低首付比例可至15%,减轻购车人的首付压力。

大宗消费获重点支持

“本来打算买一台电视送给朋友当新婚礼物,这几天刷京东刚好发现有优惠活动。”北京市民樊兆兴告诉记者,原价10999元的峰米激光电视,满足满6000元减600元的“京彩·绿色”消费券,到手价10399元。

汽车、家电、家居、餐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四分之一,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成为各地重点支持的领域。

湖北武汉近日发放“乐购武汉”家电消费券,单笔最高立减300元。此外,3月21日,陕西西安印发《西安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扩大生产促进消费若干措施》,从延续实施国家相关部委免征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对在西安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并上牌的消费者给予补贴、对建设个人自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给予补贴等方面,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记者获悉,为加快老旧汽车淘汰更新,鼓励汽车消费,北京今年将继续实施乘用车置换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者可获得8000元或10000元补贴。

专家表示,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具有消费占比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特点,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不仅对提振消费至关重要,对于稳定和扩大就业同样作用突出。“大宗消费是消费政策抓手之一,通过税收减免等刺激措施提振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耐用品消费。”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说。

消费回升向好值得期待

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恢复和扩大消费是今年各方关注重点。消费复苏迹象也逐渐增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

“今年前两月,接触型消费、服务消费回升比较明显。商品零售多数在改善。实体店零售销售明显改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日前表示,今年在扩大消费方面,政策还会持续发力。

商务部介绍,今年将开展“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增强消费信心和活力。稳定和提升重点消费,巩固消费基础。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和建设,创新载体场景。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平稳增长,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新型消费,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体育等重点领域的消费,鼓励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从后期走势看,消费回升向好值得期待。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会逐步增强。同时,过去一年疫情对消费的限制作用会逐步消除,这些都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付凌晖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目前消费加快回暖复苏,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均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出台各项促消费举措,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居民消费的良好局面。随着政策加力提效,供需双侧不断优化,消费预期和信心日益增强,消费将重回经济主拉动力地位。

王舒嫄 连润

编辑:冯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