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5日消息 9月24日,“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2秋季峰会”举行,本届峰会以“寻找不确定性下的确定性”为主题,与会人士围绕全球经济复苏的路径、可持续发展与投资机会、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前景等话题贡献真知灼见。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发生深刻调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重塑,经济放缓、通胀高企、地缘政治风险等各类因素交织,宏观环境中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全球金融市场更显动荡脆弱。综观全球市场,确定性在哪?新的投资机遇在哪?楼继伟、苗圩、宁吉喆、陈文辉、居伟民、李剑阁等纷纷发声。

楼继伟:我国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对国际资本形成巨大“引力场”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表示,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深度融入了全球化体系。中国是全球化最主要的受益者之一,也是全球化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捍卫者。

在他看来,面对短期内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中国的态度十分明确,那就是: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全球化,坚定不移地融入和推进全球化。越是面临外部不确定性,越是有外部压力,越要坚持推行改革开放。

楼继伟表示,过去十年来,我国坚持开放共赢的原则,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二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三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他表示,我国主动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国际贸易投资更加便利化,对国际资本形成巨大“引力场”。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下一步,如何进一步稳妥有序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型金融新体制,推动我国金融业高水平高质量对外开放?

楼继伟建议,在加强金融机构支持力度方面,一是要培养中资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让其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双向开放和对内开放中的平等原则;三是要切实强化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

在加强金融市场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一是外汇、证券、商品期货等相关金融市场要加快创新,为资产管理行业提供多元化交易服务和风险对冲工具;二是要尊重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和管理,加快金融市场开放的体制机制建设;三是在扩大金融业开放的同时,要加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特别是离岸金融市场上的创新和在岸市场国际板块的建设;四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规制和监管作用,防范产生系统性风险。

苗圩: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市场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表示,外资并没有离开中国,更谈不上与中国“脱钩”。有远见的企业家不会放弃中国发展机遇。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市场。

苗圩说,近三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从2019年的1381.34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443.69亿美元,再到2021年的1734.80亿美元。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地缘政治影响等因素推动全球制造业深刻变化。但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中国机遇不会变。

他举例说,202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4万亿元人民币,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此外,中国体量巨大的传统产业将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步伐,为国内外硬件、软件、终端、网络、服务等各类企业创造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些事实和数据都表明,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具有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市场。

“企业最需要的是市场,市场最不缺的是企业。”苗圩认为,有远见的企业家不会放弃中国发展机遇。他指出,一批跨国企业正纷纷在加大对华投资。最近,德国巴斯夫斥资110亿美元在广东湛江建设精细化工项目。美国特斯拉也进一步追加投资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线优化项目。

苗圩还指出,中国机遇本身内涵也在发生变化,未来可能会增加新要素,变得更加立体、更加多维。一方面,中国正从长期的出口导向、更加注重外循环,转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该转变影响将极为深刻。另一方面,中国正努力激励技术创新,未来不仅是需求端的超大规模消费市场、超大进口货物市场,也将成为供给端技术创新的发源地和活跃地。

他相信,未来外资企业不仅能在中国找到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机会,也能找到新技术发明和创新的伙伴,实现更具爆发力、更高质量的增长。

宁吉喆:加大政策力度,实施逆周期调节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呈恢复发展态势,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总体稳定。不过,也应清醒地看到国内外发展环境中诸多的不确定性,他建议通过五项确定性的举措来对冲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一是提振发展信心,引导市场预期。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看到希望,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坚持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二是加大政策力度,实施逆周期调节。进一步落实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断加大政策力度,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三是依靠市场主体,增强发展动力。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政府要实施逆周期调节,企业也应实行逆周期的投资经营,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能动性。在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下,使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四是面向经济转型,开拓增长领域。当今时代,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能源蓬勃发展。这不仅是长远发展的方向,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机遇所在,是寻求不确定性下的确定性的重要领域。

五是不断扩大开放,增强系统的确定性。稳定经济大盘,恢复经济增长,扩大对外开放至关重要。今年上半年,外需对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今后几个月,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需要进一步落实好稳外贸、稳外资政策。

陈文辉:建议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适当提高保障标准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表示,如今,扰动全球的极端事件频发,看似都是不可预测的“黑天鹅”,但背后都能找到“灰犀牛”的身影。

陈文辉认为,很多投资人花大力气研究神出鬼没的“黑天鹅”,这无异于赌场掷骰子、拼运气,很难战胜市场。资本应该多一些耐心和定力,看准长期趋势积极布局,才能获取超额收益。

他表示,有几个确定性较高的发展趋势,其中蕴藏着确定性的投资机会:可持续投资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而兴起;数字化和“双碳”将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改造和重塑;新消费观更加关注健康、个性化和低碳,重塑企业竞争格局。

为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大环境,陈文辉有三项政策建议:一是大力鼓励创新;二是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三是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建设和对外开放。

陈文辉建议,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适当提高保障标准,在极端情况下也能为全民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为有需求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以增强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鼓励组织或个人进行慈善捐赠,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通过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以更加稳定平和的心态应对不确定性。

居伟民:在通胀中枢抬升的新形势下 预计另类资产将继续受到追捧

中投公司总经理居伟民表示,当前,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酝酿,全球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关键期,孕育着新的重大投资机遇。一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持续演进;二是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兴未艾;三是区域合作为国际投资合作提供新平台;四是全球产业链重构催生新契机。

居伟民认为,财富管理只有拥抱全球经济金融大变革、大调整,才能有效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他建议,一是坚持长期投资理念;二是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三是抓住新兴领域主题投资机遇;四是积极关注可持续投资。

“面对新的投资环境,传统股债等公开市场资产回报走低,以私募股权和实物资产等为主的另类资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居伟民表示,在通胀中枢抬升的新形势下,预计另类资产将继续受到追捧。

他还表示,今年以来,在通胀高企和紧缩货币政策的形势下,成长型资产估值承受更大压力。但伴随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相关行业主题投资前景良好,科技、医疗、新材料、新基建等领域中,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企业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李剑阁:应提升金融服务绿色发展的能力 将发展绿色金融提升到战略高度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组委会总干事、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表示,今年四季度,经济下行的风险依然是各国关注的重点,但现在判断全球经济明年是否会出现大范围衰退可能还为时过早。长期来看,波动与曲折是难免的,和平、安定、包容与发展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在李剑阁看来,扩大开放是实现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目标的强大推动力,也是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关键之举。经济全球化会有曲折起伏,但不会逆转。要坚定不移地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李剑阁认为,推行全球化、改善全球治理才能解决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需要与各国协调,与企业界携手,共同推进全球经济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金融业应提高风险定价水平,提升金融服务绿色发展的能力,将发展绿色金融提升到战略高度,带动社会投融资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编辑:万玉航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