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植户到“瓜蒌西施”、电商主角,是学习让廖红成了乡村致富带头人;

从省级贫困村到网红经济村,是学校让赖平看到了产业经营新思路;

从“钱老板”到支部副书记的转型,是校园解决了文善贵“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困境……

他们是农民,也是“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受益者。

近年来,在省委组织部、长沙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长沙广播电视大学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与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等职业技能培训对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他们在这里学到了真本领

9月22日上午,记者走进长沙白箬铺镇龙唐村瓜蒌基地,一溜圆滚滚的瓜蒌点缀在藤蔓间。“今年又是丰收年,别看瓜蒌小,它浑身都是宝。”负责人廖红满眼欣喜。“走,基地边上就是我们的直播间,我带你们去看看。”

在直播间,廖红告诉记者,2019年,她和丈夫回到龙唐村创业,考虑到土壤环境、经济价值等多方面因素,选择了种植瓜蒌。“我没什么经验,虚心向有种植经验的人请教。但遇到新政策扶持、新销售渠道、新技术应用等问题,我这个高中生就挠头了。”后来,廖红在村委会看到了长沙农民大学生的招生简章,立刻报了名,重新踏入了大学校园。

“以前都是刷短视频,现在我也成了短视频里的主角。”在电大校园学习,农产品营销、农业基础管理、网店运营推广……廖红的创业疑问在这里有了解答。她一边学习,一边和白箬铺镇的其他两位女性创业者一同运营新媒体号“白箬三美”,两年来,帮助农户销售瓜蒌、无花果、红薯粉等农产品60多万单。

做学员事业发展的理论传授者、成长引路者、难题解惑者是电大教师的目标,学校开设了农产品营销实务、农村电商实务、农村信息化管理等40余门课程,让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他们用更高的视野看问题

8年前,浏阳市小河乡乌石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5年前,赖平放弃梦想,毅然回村。如今,乌石村党总支书记、长沙电大农民大学生赖平带领村民将贫困村打造成网红村,让贫困户摇身变成小康家。

行走在乌石村,漫步乌石艺术街,一幅幅创意墙画散发着艺术气息;乌石有机农场里,产业工人辛勤耕作;新的蔬菜加工厂孕育着新的希望……

几年前,乌石村可不是这样的光景。“作为浏阳最偏远的村,没有产业基础、资源优势,怎么干,我们自己也很迷茫。”赖平说。

在长沙电大的学习让赖平脑子“开了窍”。只有跳出小河、浏阳,乃至湖南,来谋划乌石的发展,才能干出点名堂。

“让农民读大学,不是让学员只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要用更高的视野看问题。”赖平感慨,“当年为了让村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专心画画,村委会每个月发1500元的补贴给他们。”

他们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

“你回来吧,夏铎铺需要年轻人来建设。”老书记的一通通电话把文善贵从深圳拉回到了宁乡市夏铎铺镇夏铎铺社区。文善贵当选为支部副书记。

财务出身的文善贵算账是一把好手。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推进,也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巩固脱贫成果怎么做,村级管理如何进行……一系列难题扑面而来。

2019年,文善贵积极报名了长沙电大农村行政管理专业,成为一名农民大学生。线上线下授课,教学基地交流,通过参观静慎村的乡村治理、湖南尚果农业科技发展公司的产业发展等教学基地,文善贵的思路打开了,发展乡村的信心更足了。

文善贵和社区班子成员一起,通过政策帮扶、提供就业岗位及饲养羊、鸡、蜜蜂等产业,帮助24户贫困户脱贫,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充分发挥场地优势,修建工厂,开发商铺,引进外地企业入驻,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近90万元。

“我们的学员不仅是来拿文凭的,更要在这里学到真本事,长到真见识。”长沙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陶旅枫介绍,从2004年的“一村一大计划”拓展为2014年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18年来,长沙广播电视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农民大学生成长为基层组织顶梁柱,乡村振兴带头人。(记者 张福芳 通讯员 周雯雯)

编辑:唐丽丽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