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衡阳11月12日消息(记者 杨清)11月11日至13日,第二届计量仪器装备展(2025)在湖南衡阳建湘工业文化街区举办,这里迎来了230余家参展单位,1.5万平方米展区展示中国计量产业最新成果。

第二届计量仪器装备展现场(央广网发 展会主办方 供图)

这场国家级行业盛会,标志着衡阳从老工业基地向计量产业高地的华丽转型。

战略布局:从“参演者”到“导演者”

2015年,在广州钟表行业打拼多年的衡阳人唐灵军带着资金和技术回乡,获得“芙蓉”“南岳”手表品牌授权,并牵头召集湖南籍企业家返乡创业,建设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拉开了衡阳计量产业复兴的序幕。

“我们不仅要‘参会’,更要‘办会’。”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旷诗秦道出关键转变,“以会展集聚带动产业集聚,这是我们的核心策略。”

这一思路获得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湖南省瞄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聚焦产业链前端、尖端、高端,把“两会一展”办成赋能经济发展、扩大产业影响的盛会。

从参加首届计量仪器装备展,到自主举办上海、苏州招商洽谈会,再到承办全国性行业会议,衡阳完成了从“参演者”到“导演者”的身份转变。

产业集聚:“一区两基地”构建新生态

石鼓区天雁机械的老厂区经改造后,已成为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的首开区。红砖墙与现代玻璃幕墙的交融,象征着这座城市产业升级的路径——在传承中创新。

园区采用“一区两基地”布局,总规划面积8800亩。核心区盘活天雁机械老厂区;船山时间谷基地和衡山科学城基地分别位于衡阳县西渡镇和衡阳国家高新区。

全球测量巨头海克斯康的入驻颇具象征意义。其项目负责人表示:“选择衡阳,不仅看中产业基础,更看重完整的创新生态。”

在船山时间谷,组装一只机械表需要的100多个零部件、1000多道工序,都能在园区内完成。更关键的是,企业已从传统钟表转向智能穿戴设备的精密计时器件,产品利润率大幅提升。

创新突破:从技术跟跑到产业并跑

2025年3月,衡阳市获批筹建湖南省首个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标志着技术实力获得认可。

“我们正在积极引进国家级高电压计量检测平台,建立高电压大电流校准实验室。”旷诗秦透露,这些平台将大幅提升衡阳在能源电力计量领域的技术支撑能力。

园区落户的企业(央广网发 建湘工业文化街区 供图)

在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园区正加快国家级无人机检测中心及低空经济超级工厂建设布局。衡阳群英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美英表示:“落户首开区,让我们能够‘零距离’对接国家级检测资源和计量标准。”

政策支持为创新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底,湖南省政府出台“省十条”政策;2025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国九条”专项政策。衡阳国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华春表示:“依托政策支持,企业申请OIML证书可获得专项指导,大大降低了认证成本。”

夜幕降临,建湘工业文化街区的灯光渐次亮起,不远处的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内,生产线仍在运转,实验室灯火通明。这座老工业城市,正以“会展集聚带动产业集聚”的新思路,书写产业转型的新篇章。

编辑:黄珂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