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先宏、通讯员徐雯、陈雪莹、付连营、杨凯)3月28日,第三个“中华鲟保护日”。武汉市举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6000余尾中华鲟、胭脂鱼、长吻鮠等珍稀鱼类回归长江。

当日上午,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界代表,汇聚武汉市渔政码头,参加主题为“拯救濒危鱼类、共建生命长江”的增殖放流活动。其中放流回归长江的510尾中华鲟,被植入了一个长约0.3厘米的PIT(无线射频识别)芯片,拥有了终生相伴的“电子身份证”,建立了特定的身份“档案”,便于追溯、评估放流效果。

同日,武汉市还在经开区举行了“保护中华鲟·你我同行”增殖放流活动,1800余尾中华鲟放入长江武汉汉南江段。武汉市同时公布七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点,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推进科学放流、规范放流。

七处放流点是:中心城区武汉渔政码头区域、新洲区长江双柳街挖沟村区域(双柳街挖沟造船厂旧址)、黄陂区飞旋码头区域(武湖街道窑头村)、江夏区金口街长江海事码头区域、蔡甸区汉江海事码头区域(汉江大桥西)、经开区(汉南区)军山街军山码头区域、东西湖区中法友谊大桥东西湖端桥下区域。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还规定,组织放流活动须提前申请备案放流的种类、数量、规格、来源、时间、地点、是否检疫等事项。放流前应当对放流品种进行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进行放流。放流经济物种的,苗种供应单位应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放流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濒危物种的,需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苗种供应单位中选择;放流长吻鮠等省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苗种供应单位应持有《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编辑:朱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