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大冶11月12日消息(记者左洋 通讯员刘彬)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力提速,一项项惠民举措落实落细,一件件好事喜事振奋人心……金秋时节,湖北省大冶市处处迸发着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今年以来,该市深入贯彻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以“学”拓视野,以“炼”强本领,以“干”促担当,强化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引导广大干部勇争一流、担当作为,以高素质队伍保障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全省大局中彰显大冶担当。

比学赶超 抢占“争先”制高点

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加快建成支点,必须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激扬争第一、当标杆的志气豪气。

“江阴学习,让我看到了发展差距、思想的差距。我们等不起、慢不得、更坐不住!”大冶市发改局总经济师吴志新感触颇深。

今年,全国百强县市排行榜上,大冶跃升至53位,江阴第2位。6月伊始,一场由大冶市委主要负责人谋划、全市上下共同参与的对标学习行动开启。

拉升标杆,是为勇争一流。大冶市委出台方案,明确在改革开放、作风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多方面比学赶超,全市1529个基层党组织开展“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大研讨,进一步凝聚共识、厘清思路。

精心选派20名乡镇(街道)、重点部门干部分两批赴江阴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班学习。通过项目研讨、企业走访、一线调研等,围绕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特色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国企改革等“对症取经”。

灵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贺泽胜此行的重点是学习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经验。

灵乡镇灵成工业园是全省首批乡镇工业园,2004年被确定为“湖北省特钢模具装备制造产业园”“湖北省精密铸造产业园”,拥有工业企业37家,各类铸造企业28家,从业人数达4000余人。但近年来面临土地、能耗、环保等资源要素约束趋紧,亟须升级改造。

悟江阴智慧,破本地难题。“以亩产论英雄,学习江阴‘工改’(工业园改革)经验,破解园区‘集群集聚绿色低碳’密码。”贺泽胜表示,将以“他山之石”琢好“自身之玉”。

7月29日,灵成产业园内,大冶市旺成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铸造技改升级项目高炉正式点火投产,这簇熊熊烈火势必点燃老牌工业园区的涅槃重生。

立足快于、好于、优于、强于省内外同类地区,大冶市还推动15个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走出“舒适区”,确定对标对象,深入学习经验,进一步提升干部支点意识,推动各项工作往前赶、上台阶。

实战砺能 攻坚一线当“擂台”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干部的能力建设没有止境。广大干部只有强内功、修实功、练硬功,磨好“金刚钻”,才能揽好“瓷器活”。

大冶把赛场设在改革创新、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等攻坚一线,重点推进“四个十”交流任职历练和服务支点建设“四个一批”专项挂职,推动43名敢担当、善作为干部跨领域、跨层级、跨行业交流,选派37名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到“五大攻坚行动”吃劲岗位锻炼,引导干部在“聚力建支点、冲刺千亿市”火热实践中补短板、强本领、拓格局。

项目攻坚一线“靶向纾困”。高新区深化“专班+项目秘书”机制,黄国兵、钟强等干部将办公室搬到项目现场,围绕用地、水电气、配套设施等关键环节,主动靠前,跟进服务。深入推行“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六证同发”“分阶段施工许可”等多项改革,审批流程持续“瘦身”,“交地即交证”“交证即开工”成为常态,项目落地跑出令人瞩目的“高新速度”。

服务企业一线“把脉开方”。大冶市企业服务中心每周五定期开展“企业接待日”活动,市领导“坐诊接诉”,通过现场办公、精准施策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累计解决各类陈年难题113个,为61家企业授信56.1亿元,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乡村振兴一线“技术攻关”。大冶市种植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郭瑞光积极引进先进绿色防控手段,推广生物农药20余吨,带动全市20余万亩绿色防控,有效诱捕害虫,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农户亩均节本增收达150元。

从“会场研讨”到“现场解题”,从“政策云端”到“攻坚一线”,大冶干部在支点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淬火成钢。

激励担当 让“善为者”敢作为

干部作风能力好不好,要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检验。

4月10日,天气预报预测一场罕见大风即将来临。大箕铺镇叶家庄村“两委”紧急召集各湾包保村干部,组建巡查小组,备好照明、雨具、急救药品等应急物资,拟定疏散路线,并逐户开展排查。

排查过程中,该村党支部书记曹黑彪发现一名70岁独居老人的房屋屋顶瓦片松动、墙体受潮开裂,存在坍塌风险。危急之际,他立即联系镇应急办、城建办将老人紧急转移。

次日,受恶劣天气影响,该房屋坍塌。因转移及时,老人生命安全防线得以牢牢守护。曹黑彪的成功避险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作风一变干劲足,作风一变局面新。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就是生动注脚。

东风路三里七湖大桥建成通车,出城时间缩短15分钟;全市中小学校安装空调3072台,“清凉校园”全面实现;新建城乡养老服务综合体3个,新改扩建老年助餐点20家,适老化改造350户,养老服务可感可及……这些成果的取得,无不彰显着干部作风能力的变化。

“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大力营造崇尚实干、激励担当的浓厚氛围。”大冶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冶市强化精准考核、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激励干部在支点建设中担当作为、奋勇争先。

出台系列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具体举措,突出实干实绩,打破隐性台阶、不搞平衡照顾,坚持向基层一线、急难险重岗位的优秀干部倾斜,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中敢于担当负责、勇于攻坚克难、善于创新突破、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优先晋升职级,树牢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

一体推进纠治风气、严惩腐败、强化教育、完善制度、优化治理,常态化纠治不担当不作为行为,对政治素质不过硬、理想信念不坚定、斗争精神不够、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的干部,及时谈话提醒、调整处理,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奋进支点,使命如磐。大冶干部不断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以争先竞进之势、跨越突破之势、善作善成之势,凝聚起支点建设的强大气场,朝着“跨越千亿”大步迈进。

编辑:赵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