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阳9月30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市林州市,全长1500公里,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耗时近10年,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安阳红旗渠景区的青年洞景点(央广网发 刘猛猛摄)

林州处于河南、山西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为解决水资源有限,大部分农田得不到灌溉的问题。当时林县县委召开会议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并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1960年2月,红旗渠工程(原称“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动工。修渠民工自己动手,带着家里的铁镢、铁锹、小推车上了工地,用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开始了修建红旗渠这样的大工程,累了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

安阳红旗渠景区中工作人员再现红旗渠开凿场景(央广网发 刘猛猛摄)

红旗渠工程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参与群众7万人。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红旗渠分水闸(央广网发 刘猛猛摄)

1969年7月红旗渠全面完成支渠配套工程。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今林州市)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编辑:彭华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