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达川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进行产品罐装作业。受访者供图
一棵果树,要深扎土壤,向上生长,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在自贸港的热带沃土上,海南达川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达川)的成长,恰似这样一棵果树——以“扎根”深植海南热土,以“创新”驱动智造升级,以“共享”传递产业发展的甜蜜成果。这家坐落在定安的“饮品幕后英雄”,正借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将甜蜜果香带向世界。
扎根海南近二十年滋养甜蜜根基
“选择海南,我们一直很坚定。”田野股份市场部总监王宣懿的话,道出了海南达川与海南的深度联结,“这里不只是热带农业的资源宝库,更是政策的高地,是能让产业扎根生长的沃土。”
田野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果蔬种植、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海南达川与自贸港的缘分始于2006年,彼时,它带着传统芒果加工生产线进驻定安塔岭工业园区。2012年,海南达川加盟田野股份。作为海南食品加工聚集园区的核心企业,依托海南热带果蔬品类丰富的资源优势与园区产业集群效应,海南达川将“做中国杰出的热带果蔬制品供应商”定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
让海南达川“二次扎根”的,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机遇。
“在海南,既能链接全球优质原料,还能享受自贸港‘零关税’‘双15%’所得税等政策红利;同时,企业所得税减免资金能够反哺研发和数字化升级,形成良性循环。”王宣懿表示,“这正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环境优则企业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将食品加工纳入加工增值免关税范围;《海南省椰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计划培育十亿级龙头企业,让更多企业受益其中。海南不断提质增效的营商“软环境”,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这也正是海南达川“二次扎根”海南的重要原因——随着市场对高品质产品需求升级,海南达川于2023年启动“热带特色产业扩产”二期项目,总投资超3亿元,其中具备先进生产工艺水平的装备投资超6000万元。
“自贸港的好政策,最终‘转化’成了更优质的原料、更先进的机器,进而变成了消费者手里一杯更美味、更实惠的饮料。”王宣懿感慨道。
经过近二十年的深耕,海南达川完成了从传统制造向全自动化智造的转型,成为中国农副产品热带果蔬加工细分行业的头部制造商。目前,海南达川已整合产业链关键环节、建成智能化基地,与多家头部品牌深度合作,扩产项目投产后果汁、椰制品、茶饮原料年产能达4万吨,新增年产值超5亿元,椰子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数字化工厂让甜蜜“上新”
海南达川在海南埋下了成长的种子,创新便是让其“抽芽”的养分。
从依赖单一加工模式到掌控核心技术,从传统生产流程到全产业链智能管控,海南达川的每一次升级,核心驱动力都是以技术创新为引擎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田野股份行政人力副总经理王山坦言:“没有开拓创新就没有发展,尤其是在自贸港,不创新就抓不住机遇。”
走进海南达川工厂的参观通道,透过玻璃幕墙可见智能化生产的全流程。车间内具备国内领先工艺技术的热带果浆和椰浆智能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依托多环节智能化工序,椰肉经喷淋热烫、破碎、打浆和带式压榨、均质、超高温瞬时杀菌等智能工艺层层打磨,最终通过全自动无菌灌装,全程标准化管控产出高品质产品,成为海南达川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直观体现。
而海南达川破解热带风味密码的“钥匙”,是车间里那台吸睛的超高压设备——通过超高压杀灭细菌,锁住水果的色、香、味与营养,从源头上为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团队还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克产品风味不稳定、规模化生产难等问题,让常温椰浆成为海南达川创新能力的“最佳名片”。
每一颗果实的旅程,都在数字世界中精准生长。总控室内实时跳动数据的显示屏,通过“中控管理系统”实现了从原料验收监控、生产参数监控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借助传感器与AI算法,系统能及时识别生产缺陷并动态调整工艺,让次品率大幅降低;智能系统还能精准控制能耗与原料消耗,较传统模式减少浪费……信息集成化和数字化管控,正是海南达川实现智能化管控创新落地的重要体现。
让世界尝到“海南甜蜜”
在“扎根·创新·共享”的企业精神下,海南达川的甜蜜成果不是独属于企业的“独角戏”,而是化作农户口袋里的踏实增收,化作产业集群的并肩成长,更化作“海南味道”飘向全球的温暖底气。
与农户共享的,是看得见的增收希望。企业通过供应链联动机制与农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保障原料品质与农户收益,累计带动海南、广西6000多户农户增收,真正实现“一颗水果富一方人”。工厂还将果皮果渣通过生物发酵技术转化为有机肥,反哺种植环节,形成“种植—加工—废料—肥料—种植”的循环链条。这不仅是水果的“加工之旅”,更是果农的致富之路,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真正把产业红利送到了田间地头。
与产业共享的,是促集群的辐射动能。作为定安塔岭工业园内的重点企业,海南达川在智能化生产、热带果蔬深加工技术上的突破,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其参与构建的椰乳生产体系,更助力园区形成全国最大的椰乳生产集群,生椰乳产量占全国市场50%以上,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园区热带食品加工的产业根基。
此外,借助2024年开通的印尼帕鲁港至洋浦港“椰子快线”,进口毛椰的运输时间与损耗率大幅降低。截至2025年6月,该航线已累计运输进口椰子5万吨。“引进来”与“本土提质”双轨并行,国际物流通道的持续优化,不仅惠及海南达川,更带动整个海南椰子加工产业提升供应链效率,推动海南椰子迈向“科技+品牌”升级。
随着2025年全岛封关临近,自贸港“零关税”政策为企业拓展国际业务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海南达川正加快脚步推动果蔬深加工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计划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和RCEP机制,进一步拓展“妆食同源”产品线,开发椰子油、椰蓉等高附加值品类,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市场,目标成为全球热带食品与配料领域的领先企业。
“我们有责任利用好海南自贸港封关的契机,为海南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王山满怀期待,“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这份‘热带果香’从海南飘向世界。”(记者 陈美如)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