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味道,闻起来真舒服。”11月28日上午,海南省儋州市新州镇南岸村的村民林玉和行走在田埂上,新鲜的泥土芬芳扑鼻而来。放眼望去,重新翻耕后的大片田地,种上了地瓜、南瓜、辣椒等作物,绿意点点,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曾经,这里是连片的撂荒地,杂草疯长,水利不畅,无人耕种,“沉睡”多年。“我们这里处于春江水库末端,灌溉配套也不完善。”林玉和说,近年来,种地的收益比较少,大家干农活积极性不足,越来越多的农田逐渐成了荒地。

荒田何以再变良田?“下沉式”监督带来蜕变契机。儋州市纪委监委牢固树立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意识,今年以来将推动撂荒地整治作为护航粮食安全的重要监督内容,紧扣土地流转、惠农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靠前监督、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压紧压实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守好粮食安全红线。

“在日常监督工作中,我们发现新州镇南岸村撂荒地数量不仅是全镇之最,在全市也名列前茅,是一块‘硬骨头’。”儋州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邹庆军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经过深入实地调查,他们发现,该镇撂荒地主要集中在南岸村,点多、面广、涉及农户众多,总面积超过1500亩,大多数田地撂荒多年。

关于撂荒地,南岸村不是个例,需要统筹施策,精准破题。儋州市纪委监委通过“室组地”紧密联动,下好全市监督一盘棋,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专项调研督导工作。同时,充分发挥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作用,督促市农业农村局迅速成立整治撂荒地工作专班,对全市耕地“非粮化”撂荒地存量问题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根据摸底排查情况分类建立台账,整改落实定人定时定责,因地制宜盘活撂荒地。

新州镇干部林天禧介绍,该镇聚焦撂荒地,多部门联动,摸清底数后,“一村一策”,下大力气破解堵点。该镇还创新了整治方式,牵手市属国企,发挥村集体积极性,通过规模化土地流转,引进农业开发企业,政企合力高效推进撂荒地复耕复产。目前,该镇南岸村撂荒地通过土地流转,一年可以拿到9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企业发展生产优先招用本地村民,最多时需要用工100多人,让村民得以在家门口打工。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种粮收益较低、耕地地理条件差等现实问题,儋州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督促该市农业农村局对症施策,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采取更加实用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知晓率,让涉农政策真正成为精准惠农的“及时雨”,农民成为惠农政策“明白人”“受益者”。对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撂荒地种粮给予补助,对符合条件的撂荒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范围,提升种粮积极性。

邹庆军表示,接下来,该市将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进一步落地见效,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认真落实整治工作,或工作不实、弄虚作假的,将严肃追责问责。据统计,自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儋州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持续下沉一线跟进监督,“唤醒”全市农村撂荒地14390.8亩,推动及时复耕复种,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曹马志 洪文妍)

编辑:钟宁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