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1月15日消息(记者马俊玮)2023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现代化农业强省建设,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此,不少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助力黑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冯延江(央广网发 徐旭 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作物种业是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冯延江认为,要加快种质资源创制、提升原始创新水平。

“强化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在大宗粮食作物的种质资源库建设上加大倾斜力度并加快建设速度。同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强化种质资源深度挖掘,进一步突破前沿育种关键技术,挖掘优质、高产、多抗的种质新基因,创制广适的战略性新品种资源。”冯延江建议持续、高度重视黑龙江省南繁基地建设,在资金扶持和政策上扩宽门槛,助力农作物育种工作的高效、快速运转,有效缩短育种周期。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迪(央广网记者马俊玮 摄)

2022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产量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迪介绍,黑龙江省大约有3000万亩盐碱地,这是一笔“沉睡”的宝贵财富,是重要的潜在耕地资源。盘活存量,合理挖潜,可以冲破粮食种质面积增加的“天花板”,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

2022年,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落户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试验站作为七个试验站之一,标志着我们盐碱地改良利用学科团队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王迪信心满满,“我们将抢抓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位于盐碱区的地域优势,一方面加强盐碱地改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另一方面加强耐盐碱农作物品种选育及核心技术攻关,与中国农科院多方联动,打造盐碱地改良利用的‘龙江样板’,争取让更多的盐碱地重焕生机,助力中国饭碗盛装更多的中国粮。”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佳木斯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文波(央广网发 徐旭 摄)

2023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广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三江模式”,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2022年3月1日起《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实施,在今年两会期间,黑龙江省人大代表,佳木斯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文波提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尚有部分条文存在不完善,法律保护不充分等问题,并对部分条文提出修改意见。

鲍文波说,《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第五条中“黑土地保护利用应当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属地负责、生产经营者实施、公众参与的机制”建议增加“由省人民政府对黑土地保护利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依法确定相关部门的黑土地保护利用职责,并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第十三条中“每年5月25日所在周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周”建议增加“在黑土地保护周开展黑土地保护主题活动”。此外,他还建议在《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中增加“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及个人开展保护性耕种、收获农用机械的研发、生产及应用”等内容。

编辑:庞淼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