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5月24日消息(记者庞淼)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农业大省黑龙江始终以振兴中国大豆产业为己任,落实落靠“稳粮扩豆”任务。

可是,随着大豆种模规模的扩大,大豆重迎茬面积也在逐渐增加,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影响。那么国家战略部署要完成、黑土地保护要进行、大豆扩种产量还必须要保证,该如何破题呢?

记者深入基层农场,管中窥豹,寻找答案。

优化大豆品种布局 科学选地整地

尖山农场有限公司逐年筛选抗重茬表现良好的大豆良种(央广网发 高忠东 摄)

在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鹤山农场第一管理区,仅播种十天的九研13品种大豆就已破土出苗,绿油油的豆苗整齐一致、笔直成线,大马力机车正在进行第一遍中耕作业。

按照“扩面积、提单产、增产能”的目标,鹤山农场结合本地区农时环境条件,采取“343”制度进行大豆品种布局,即:中早熟品种、中熟品种、中晚熟品种播种面积各占30%、40%和30%。在保证粮食产能的前提下,根据区域特点合理搭配品种的熟期,打好种、管、收时间差,以保证大豆播在高产期,收在丰产期,避免单一品种收获期过于集中,出现收获损失过大的情况。鹤山农场农业发展部部长赵晓辉向记者介绍说,连续两年大豆扩种后,公司2023年大豆一年重茬面积13.2万亩,占大豆播种面积的40%,两年以上重茬面积1.7万亩,占大豆播种面积的5%。

面对大豆重迎茬的不利影响,这个场在优化大豆品种布局的基础上,还进行品种轮换,利用不同大豆品种生理性差异,对重茬大豆地块采取调整品种的做法,选择抗病性强、丰产性好、耐重迎茬的龙垦3092、龙垦310品种,做到不同抗病品种合理搭配,隔年轮换种植,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为了做好隔年轮换种植,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坚持“宁迎不重”的原则,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土壤的地块。有机质含量低、病害发生严重、未进行秋整地的地块坚决不重茬种植大豆。

精细整地措施上,100%实现秋整地,用先进的整地机械进行土地耕整,打破犁底层,并做到松、耙、耢、起垄、镇压连续作业,使土壤达到细、平、暄、碎的标准,为大豆春季播种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集成先进技术措施 寻求增产良策

鹤山农场有限公司摇铃的大豆喜获丰收(央广网发 任宝吉 摄)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科技的加持。在应对大豆重迎茬问题上,更显示出科技的力量。

“大豆扩种,重茬大豆面积加大了,意味着根腐病、菌核病等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也在升高。”大西江农场农业发展部部长惠希滨介绍,重茬大豆病虫害成了制约高产丰收的风险因素,大西江农场创新运用以病害调查监测、抗病品种利用、药剂防控技术等为核心的“一拌一喷一离三耕”技术模式。多措并举使重茬大豆病死率大幅降低,大豆低产田的病虫草害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原来的“拉腿地”变成了“丰产田”。

同样,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鹤山农场在种植密度上还找准了突破点,将大豆垧保苗由原来的50万株调整为32—40万株,极大提升通风、透光性能,减轻的病害发生,使大豆的品质和产量得到双向提升,进一步印证“科技种田出好粮”。

为了给大豆生育期提供必须的营养元素,荣军农场在重迎茬地块肥料施用上,将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根据测土配方数据、大豆各生育期需肥特点以及大豆根系分布规律,综合考虑制定施肥总量、施肥比例和施肥位置。通过去年秋季起垄夹肥、春季施肥和施用腐熟农家肥作底肥,给土壤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在此基础上,每亩增施2.5~5kg钾肥,并严格分层定量施肥标准,将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肥料快速安全高效的供给大豆。同时在大豆花芽分枝期、花期和结荚鼓粒期进行叶面追肥2~4次。

先进智能装备赋能 促进提质增效

鹤山农场有限公司新型精量播种机抢播大豆(央广网发 任宝吉 摄)

抢墒播良种,质优价更优。这个春播,鹤山农场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32.8万亩大豆的播种任务,标准高、速度快,其中新型电控变量播种机功不可没。它可以通过驾驶室内控制端,实时调整各苗带播种密度,实现大豆垄上三行种子空间分布更均匀合理,提高了田间水、肥、光、热的利用率。

同样,在大西江农场,通过科技措施与农机改装相结合,不断探索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亮点。这个场采用生物技术,利用大豆根瘤菌剂拌种,针对近几年疫霉根腐病发生面积较大的情况,采用复配或组合剂的措施调整优质种衣剂配方。

在大豆播种现场,播种机上加装的一套苗带生物菌剂微喷装置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它能够更精准更有效地将生物菌剂喷施到种子的种床里,避免和种衣剂直接混用,相比传统拌种方式,可有效提高菌群活性,为大豆根部和微生物菌落创造良好的共生环境。”大西江农场农业发展部副部长廖永霞饶有兴致地介绍,这套设备可以结合中耕实现复式作业,一体同步追施液体肥料直至作物根部,同时还能喷洒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实现一机多用。

“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有了这么好的措施,今年大豆产量肯定差不了。”种植户李帅平信心满满地说。

在鹤山农场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兆凯每天一上班就登录电脑作业站平台,查看田间农情遥感设备实时传输回来的气象、虫情和孢子等采集信息,对大田的苗情、草情、病情、虫情、墒情进行实时监测。“有了这套田间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查看作物长势,监测作物环境生长状况,经过整理一系列农事数据,指导大田农事生产。”谈起这套农情遥感监测系统,刘兆凯底气十足,“虫情测报灯和孢子捕捉仪还可以收集昆虫标本、捕捉孢子,这样就可以通过数据库,对大田有害昆虫和各类孢子进行对比分析,作出科学的判断加以防治,可以有效预防大豆病虫害的发生。”

2023年,鹤山农场扩大农情遥感监测的覆盖,计划购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天地空一体化感知设备和数字化软件管理系统,实现宏观、动态、快速、准确的对大豆等作物长势进行监测和估产,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情监测体系,提高大田科技管理水平。

对于今后如何应对大豆重迎茬潜在的风险,促进大豆提质增产,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张传文信心满满地说:“围绕‘四良八化’应对大豆重迎茬提升单产集成配套技术,以‘良种良田良法良园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为技术载体,以农业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精细化、标准化、绿色化等为技术手段,从土壤耕作、品种、栽培、植保等技术方向入手,减少大豆重迎茬产量损失,提升九三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朱婧 陆艳红参与采写)

编辑:马俊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