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大庆3月26日消息(记者杨海全 通讯员王继红 韩铠合)“5、4、3、2、1……”3月26日上午,伴随着大庆油田智慧指挥中心屏幕上的倒计时,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向外界宣布: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36%。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竖起了新的丰碑,将能源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大庆油田1959年发现、1960年开发,不仅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也由此开启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大庆油田油气生产各单位“斤两必争”,抢产夺油,坚决完成全年油气产量任务(央广网发 许书晨 摄)

64年来,大庆油田累计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3万多亿元,创新形成了领先世界的陆相砂岩油田开发技术,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形成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运转。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赫说:“从‘工业学大庆’到‘大庆就是全国的标杆和旗帜’,64年来,大庆油田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永远为祖国加油争气!”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大庆油田走出了一条原油高质量稳产之路

在大庆市大同区高台子镇西南6公里处,阳光映照下,松基三井熠熠生辉,“旗帜”造型的浮雕上镌刻着“大庆,从这里走来”,仿佛正诉说着大庆油田的光辉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气的国家之一,却在近代远远地落在了世界的后面。国外地质权威普遍认为只有海相沉积盆地是大油田的母体,而中国大地以陆相沉积为主,“中国贫油”的论断使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大庆油田采油生产现场(央广网发 韩京 摄)

“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大炮不如一根打狗棍。”新中国对石油充满了渴望与期待。

1958年,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决定。1959年9月26日,松辽盆地第三口基准井——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印证了我国科学家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随着萨66井、杏66井和喇72井的相继完钻,一个特大型陆相沉积砂岩油田的轮廓逐渐清晰,一场气壮山河的夺油会战即将打响。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央广网发 资料图片)

1960年3月25日,铁人王进喜带领钻井队抵达大庆,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端水保开钻、奋不顾身压井喷……王进喜在“万人誓师大会”上吼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铮铮誓言,点燃了会战热情。

王进喜忍着碱性泥浆对腿伤的灼痛,用血肉之躯奋力搅拌泥浆,英雄的壮举定格为精神的永恒(央广网发 资料图片)

“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大庆石油人篝火学“两论”,迅速找到指导开发实践的“金钥匙”,仅用3年多时间就拿下了大油田,建成开发面积146平方公里,原油年产量600万吨规模的生产基地,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1166.2万吨,占同期全国陆上原油产量的51.3%,甩掉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子。

1976年,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跃上5000万吨。此时,对照世界同类油田开发,短则稳产3至5年,长则10至12年,大庆油田能稳产多久?

石油工人有力量(央广网发 马克 摄)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5000万吨以上连续高产稳产27年、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12年,在猜测质疑前,大庆油田一次次实现新的突破。

2002年6月19日,位于松辽盆地北部的徐深1井获工业气流,这是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大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国东部陆上最大气田——庆深气田的诞生。大庆油田由此进入“油气并举”阶段。

作为一个开采60多年的老油田,储采失衡、开发难度增大、自然递减加快等问题逐渐显现,大庆油田持续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始终践行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忠诚誓言,践行着端牢端稳能源饭碗、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担当。

在采油老区,采油一厂牵头集结了144支施工队伍,打响了南一区重点产能建设,仅用16个月就完成了1731口井的“钻建投治”工作,为取胜明年“上产百万吨战役”,赢得了基础。

在油田外围,采油八厂葡萄花油层主体区块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但他们逆势上扬,让老井自然递减率硬下降5.91%,向第五个200万吨稳产目标全速迈进。

在四川盆地,大庆石油人不断突破认识禁区,由“立体勘探寻求发现”转至“专层勘探落实储量”,取得以平安1井为代表的一系列勘探新突破,展现了大有发展的广阔前景。

2022年,大庆油田生产原油3003万吨,实现8年连续硬稳定;天然气55.4亿立方米,实现12年连续增长,将油气产量当量始终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充分发挥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顶梁柱”作用。

从“一片空白”走向“世界领先”——大庆油田走出了一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中国人根本开发不了这样复杂的大油田。”石油大会战初期,外国专家的这句话刺痛了所有石油工作者们的心。

大庆油田刚刚发现不久,外国专家突然撤离中国,中国人能开发好大庆这样的世界级大油田吗?

大庆油田不断探索创新科研管理模式,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央广网发 许书晨 摄)

早期,由于缺乏经验,大庆油田只能套用外国“温和注水,均衡开采”的方法开发,结果造成油井含水上升快,原油采收率一度不到5%。长此以往,将对油田带来极大的破坏。

“石油工作者的岗位在地下,斗争的对象是油层”。大庆石油人办“地宫”、开“两级三结合”技术座谈会、开展十大试验、组织十四项技术攻关,为原油上产提供了重要保证。

我国石油开采专业首位工程院院士——王德民23岁来到大庆,一生都在和石油“过招较劲”。为了弄清数百口生产井的地层压力,他发起攻关,利用几个月的时间查资料、进行推演,终于在1961年的除夕冲破最后一道屏障,推导出中国第一套、世界第三套不稳定试井测压公式,被命名为“松辽法”,精度比当时国际通行的测压法“赫诺法”提高两倍。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开采程度的加大,油井平均含水明显上升,油田开发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

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现场(央广网发 韩京 摄)

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大胆质疑,提出“非均质”开发理论和“高效注水开采”方法。他和团队利用10年时间,绘制出大庆油田第一张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饱和度图,揭示了油田各个含水期的基本规律,并相继发展形成了“六分四清”分层开采调整控制技术和“层系细分开发调整”技术,逐步开辟了向低渗透油层进军的新领域,支撑大庆油田实现了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大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二次采油在部分区块显示出“后继乏力”,有些国际权威断言:大庆油田根本不适合三元复合驱技术。甚至说,你们还是把表面活性剂彻底忘掉吧。

大庆油田企业首席技术专家伍晓林带着团队,在历经5600多次试验后,向世界宣布:中国有自己的表面活性剂。

在大庆油田,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百米赛跑提高0.1秒那么难。而三次采油技术,可在传统水驱技术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4至20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3月,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已连续21年产量超千万吨,累计生产原油3亿吨,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

如今,大庆油田的开采对象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是在“海绵”里采油,现在要在仅有头发丝直径1/500那么小的空隙中找油,难度和挑战前所未有。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松辽勘探研究室主任张金友和他的团队,扛起了向非常规油气进军的重任。近万米岩心的精心描绘,上万块次岩心样品实验室微观研究,5000多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他们心里的念头只有一个:让非常规油气资源新类型成为大庆油田接续发展的可靠来源,用科技自立自强端牢咱中国人的能源饭碗。

64年来,大庆油田已累计取得科技成果11000余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成果载入我国科技发展的史册。

从“工业学大庆”到“全国的标杆和旗帜”——大庆油田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1964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中共中央转发《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总结推广大庆会战九条经验。

大庆油田会战时期“五面红旗”(央广网发 资料图片)

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嘱托大庆油田干部员工要“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庆油田碳中和生态园(央广网发 韩京 摄)

近年来,大庆油田谋篇布局,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力争打造能源结构多元化、核心技术自主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生产模式数智化、发展方式低碳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油田企业。

从“一油独大”向“多能互补”转变。大庆油田聚焦“双碳”目标,服务国家战略,“像抓油气业务一样抓新能源”,大力实施“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全链条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千万千瓦级“风光气储氢”一体化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已经启动实施,五类光伏示范项目逐步从“愿景”变为“现实”, 油田风机成功并网发电,在百万吨级CCUS全产业链示范工程中,二氧化碳变“废”为“宝”,目前,已累计注入埋存二氧化碳近200万吨,靠二氧化碳驱油累计产油80余万吨。初步构建了“油+气+新能源”的业务布局。

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员工在风雪中前行(央广网发 许书晨 摄)

从“传统管理方式”向国际“油公司”模式转变。在继承原有管理经验精髓的同时,大庆油田着力解决长期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开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探索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油公司”模式。推进油气产业链价值链内生再造,让核心链更精、服务链更强、保障链更专;机构编制向“扁平高效”发展,让管理层级更少、管理链条更短、管理通道更为畅通;走市场化道路,深入推进市场化运行、简政放权、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企业经营活力被进一步激发。

从“偏安一隅”向“内外并举”转变。1998年,大庆油田打破传统地域观念的束缚,迈出了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从此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谋发展。以大庆新铁人李新民为代表的外闯市场将士们“把井打到国外去”,不断以“大庆精神+服务”站稳市场,以特色开发技术为引领拓展海外高端市场,实现了油田开发、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石油装备、生产保障和化工产品共同“走出去”的完整产业链,先后进入委内瑞拉、印尼、苏丹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庆品牌愈加响亮。

从“人拉肩扛”向“数智化”转变。从数字油田到智能油田,再到智慧油田,大庆油田逐步推动数字化与勘探开发业务的深度融合,无人值守的站库变多了,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数字油田”已初具规模。智慧指挥中心高效运行,建立了云数据“两地三中心”,搭建的一体化生产指挥体系具备生产动态等九大功能,为油田生产运行和应急指挥高效决策提供支撑,油田生产管理逐步走向“云端”。

初春的大庆油田,湖面的波浪、欢腾的水鸟、繁忙的抽油机与头顶的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图画。“64岁”的老油田从输送“黑金”到提供“绿能”,正探索着一条符合油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走好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累经验、提供样板。

从历史走向未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始终绽放时代光芒

从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到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再到大庆新铁人李新民“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一个又一个的石油故事成为经典。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仅是我们大庆油田的传家宝,更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庆油田因精神而站立、靠精神而恒久,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孕育培养的石油职工队伍,对党绝对忠诚、无限忠诚。”大庆油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崔颖凯说。

大庆油田员工正在调试设备(央广网发 王琦 摄)

钢铁1205钻井队队长张晶与队员们带着新接手的7000米自动化钻机挺进了非常规油气开发试验区。一米厚的地层,又薄又脆,钻头在里面穿行两千多米,就像拿根吸管横穿千层酥饼。他带着大家一起挖点子、想办法,成功稳住地层,连续打破钻井施工纪录,探索形成了大庆油田非常规油气开发高效钻井模板,大幅提升了试验区的钻井速度。

采油一厂第八作业区试验三集输班断西2号注入站员工正在对注入井配注牌进行校对(央广网发 许书晨 摄)

“三老四严”发源地——中四采油队的门口牌子上显示:截至2023年3月22日,已安全生产23032天。从形成“三老四严”优良传统到60多年保持干部无违纪、员工无违规、安全无事故、荣誉无水分的“四无”目标,中四采油队始终把“严”“实”印刻在骨子里,把标准抬得更高、再高,努力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样板,推动全油田基层站队建设上水平。

荣获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修井107队,几任队长都立下过“生死状”“军令状”。作为油田唯一一支井喷失控专业化应急抢险队伍,他们立下誓言:“时刻准备着:战必用我、用我必胜!” 相继完成攻克封堵升深2井、徐深8-平1井、方402井等高危高难井20余次重大施工任务。

从采油女工到“大国工匠”,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采油工班长刘丽致力于以技术革新解决生产难题,牵头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累计研发技术革新成果1048项,获得国家专利174项,推广成果5000余件,创效1.2亿元,成为全油田乃至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的榜样。

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如今的25亿吨是标刻在奋进路上的辉煌坐标,更是迈向百年油田的新起点。

“过去,大庆油田以‘两论’起家、‘两分法’前进;如今,要靠新思想领航、新理念定向。我们要全面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百年油田,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信任。”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公司执行董事朱国文说起未来,信心满满。

编辑:庞淼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