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石家庄11月11日消息(记者李瑶)11月1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资产总额从1.2万亿元增至2.3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7%,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
创新投入加码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成为河北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2021年以来,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034.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15%增长至3.36%,保持全国前列。”河北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泽峰说。
“十四五”期间,河北省这一投入换来了丰硕成果:累计授权专利7767件,制定标准587项;累计创建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79个……
在关键技术突破上,河北国资国企的答卷一样亮眼。以河钢集团为例,该企业全球首例焦炉煤气零重整氢冶金示范工程已安全稳定运行2年多时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减少了70%。自主研发WesCarber(威赛博)碳中和数字化平台,提供碳核算、碳足迹等全场景解决方案,已为全球客户出具70多份碳足迹证书。
截至目前,全省国资系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2025年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能够达到20%以上。
产业结构优化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十四五”期间,河北省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提质,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向发力。其中,钢铁产业完成全面区位调整,产品档次与产线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全方位提升,在破解高端钢铁材料“卡脖子”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河北省国有经济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新增国家级智能工厂5个、发布前沿技术18项和先进算力创新应用场景22项,19家企业获评环保绩效A级,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个、绿色矿山8个。
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增长新引擎。河北省国资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双示范”行动,遴选出具有示范性、先导性、创新性和突破性的企业22个、项目20个。五年间,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实施重点项目130个,投资额超900亿元。
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河北国资国企“家底”更趋厚实。五年来,29家企业完成整合重组,涉及资产达5274亿元,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其中,整合后的河北港口集团能级跃升,2024年吞吐量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集团中位居第3位。
服务大局发力
“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
在服务国家战略与民生保障中,河北国资国企的“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成型,河北省高铁运营里程提升至1888公里,京雄城际、京雄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雄安?金湖未来城项目,打造了雄安新区的精品工程、标杆工程,助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与此同时,民生保障也持续加码。五年来新增城镇燃气管网2884公里,新增供热面积4500万平方米,煤、电、气、热、水、粮食等能源物资供应稳定。河北旅投集团深耕“后奥运”经济,让冰雪旅游成为新风尚;环渤海地区设计储存能力、外输能力最大的LNG接收站项目——新天唐山LNG项目一阶段建成投产,为河北省气源自主可控提供了稳定支撑,彰显国企为民情怀。
“河北国资国企将进一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上更好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张泽峰说。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