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联盟路街道红阳社区职工医学院宿舍北院的居民们欣喜地发现,小区公共区域私装地锁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这一变化,不仅得益于“乡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高效运转,更是红阳社区党委创新基层治理理念,将“有事找支部”落到实处的一次生动实践。

居民议事会现场(莲池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老旧小区,职工医学院宿舍北院的公共空间长期被私装地锁占用,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这一难点,联盟路街道果断启动“乡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动莲池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联盟路派出所等单位,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经过精心部署,10月22日至24日,联合清理行动顺利展开,累计拆除违规地锁12个。过程中,工作人员注重政策宣传与情绪疏导,赢得了居民的理解与支持,最终将公共空间彻底“还位于民”,收获广泛好评。
此次清理行动的顺利推进,并非简单的“一拆了之”,而是红阳社区党委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治理新路径的成果。社区以亲切的“红小阳”IP为载体,以“有事找支部,小阳贴心办”为服务口号,初步构建起“智慧搜集—精准处置—阳光反馈—长效治理”的闭环工作模式。
“红小阳”不仅是一个形象符号,更代表一套系统化的工作思路: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智慧搜集”民情,建立分级响应的“精准处置”机制,确保居民诉求快速上传、直达痛点。在地锁问题中,社区正是通过主动巡查与居民反馈相结合,精准掌握情况,并依据问题复杂程度,及时启动“吹哨报到”程序,体现了“红小阳”工作理念的有效落地。
在问题处置的同时,该社区也注重“阳光反馈”与“长效治理”。该社区通过公示栏动态更新整改进度,让居民清楚了解处理全过程;地锁拆除后,迅速组织居民议事协商,推动制定小区车辆管理公约,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到“建立好机制”的深化,巩固治理成果。
红阳社区以拆除地锁为切入点,不仅切实改善了社区环境,也初步展现了以“红小阳”为标志的治理新模式的活力。该模式强调诉求闭环处理与主动贴心服务,让“枫桥经验”在社区层面焕发新生机。它拉近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以实际成效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成为党建引领下暖民心、聚民智、解民忧的社区治理新名片。(来源:莲池区融媒体中心)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