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咚咚锵。”小满时节,绿树成荫,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下司镇华南村坝井组的一处农家院子里锣鼓铿锵、戏韵悠扬,一曲朗朗上口的独山花灯戏响彻山村。

“一听敲锣打鼓声,就是花灯戏班来了,今天的表演一定不能错过!”话语间,村民周继忠拎着小板凳疾步走向院子中间。

独山花灯戏(央广网发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台上,独山花灯戏第三代传承人丰安邠和戏班里的演员们身着传统民族服饰合乐而动,或擂击鼓面,亦或拉响二胡,唱响《移风易俗新风尚》。台下,观众翘首欣赏,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独山花灯戏(央广网发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运用花灯小戏宣传文明新风,寓教于乐、寓教于趣,村民们也更容易接受。”今年81岁的丰安邠是独山花灯戏第三代传承人,自1958年开始学习花灯的他,十分精通花灯词曲创作。近年来,他紧跟社会时事,将移风易俗内容作为创作重点,先后推出了《移风易俗新风尚》《神鬼巧遇》等剧本,并结合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演绎,对有效遏制社会不良风气,树立文明新风有着积极推进作用。

“这出戏可真精彩,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样的政策宣讲我们听得进、记得牢。”周继忠坐在观众席前排连连点赞。

独山花灯戏(央广网发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作为黔南州少数民族聚居区,独山各族群众素来喜爱以歌明理、以戏传情,借着群众喜爱花灯戏这股劲,独山县依托“花灯艺术之乡”特有的民俗文化资源,探索“花灯戏+N”模式,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持续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营造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氛围。

时下,行走在独山各地,一个个有力举措破除陈规陋习,一项项重大部署厚植新风正气,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激荡在广袤的田野间,获得感、满足感洋溢在群众幸福的笑脸上。(韦宗斌 方丽君)

编辑:任振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