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防城港6月4日消息(记者黄月芬 通讯员荣双兰)6月1日,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以下简称“广西辐射站”)联合广西科普传播中心、防城港市生态环境局走进防城港红沙核电站,开展202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环保伴我行·守护壮美广西”志愿活动。

李清峰(左三)参观中广核防城港核电科普展厅(央广网记者 黄月芬 摄)

广西辐射站站长李清峰一行先后参观了中广核防城港核电科普展厅、防城港核电安全文化警示教育展厅,详细了解我国核电技术和核电项目的发展历程、防城港核电基地的建设情况、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运行情况等。大家通过沉浸式观展,零距离感受大国底气从“核”来的激情与力量,为筑牢国家安全重要基石、推动广西核与辐射高质量发展、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积蓄精神力量。

广西辐射站一行参观防城港核电安全文化警示教育展厅(央广网发 梁章晖 摄)

随后,广西辐射站一行与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进行交流座谈,双方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搭建平台、统筹谋划、做好服务,促进核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打造核电科普工作的新格局。

座谈会现场(央广网发 高德年 摄)

会议强调要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时刻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加强核与辐射应急准备和科普宣传工作,共同筑牢核与辐射安全防线,全力保障广西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有效的核与辐射安全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防城港红沙核电站项目1、2、3号机组目前已经并网发电并投入商业运行,年发电量达240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超7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50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新增5.4万公顷森林,对促进广西能源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志愿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梁章晖 摄)

随后,来自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广西科普传播中心、防城港市生态环境局及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的三十多名志愿者冒着酷热来到防城港红沙核电站生活区外的海滩清理“海漂”垃圾。大家沿着海岸线,对沙滩泡沫、塑料、木料等垃圾进行清理,然后收集到垃圾袋内进行统一搬运。“这次垃圾清理活动,让我们了解到海洋垃圾对海洋环境的危害。今后,我要用更多实际行动号召更多人来保护我们的海滩、保护我们的环境。”广西辐射站工作人员高德年说。

志愿者清理“海漂”垃圾(央广网记者 黄月芬 摄)

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安全总监黄勇表示:“防城港核电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在保障电力稳定输出的同时,多措并举加强海岸线修复和红树林保护,致力于让更多的人享有清洁能源、为更多的人营造绿色环境。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增加清理‘海漂’垃圾的频次,保护海岸生态,让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

志愿者清理“海漂”垃圾(央广网发 高德年 摄)

广西辐射站站长李清峰介绍,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环境日到来之际,广西辐射站的党员干部走进防城港红沙核电站,参观核电科普展厅,开展座谈交流和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活动,呼吁公众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倡导者、参与者、捍卫者。李清峰表示,希望大家齐心协力、积极进取,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核安全工作,全力保障广西核与辐射安全,为核与辐射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力量。

编辑:何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