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8月12日消息(见习记者 李红军 通讯员 封康康)早起,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五蛟镇上城壕村村民徐粉琴把家里收拾妥当后,来到约定的地点,等待公司的通勤车接她去药材基地务工。“家里的6亩多地流转给恒烽公司种起了中药,闲余时间我就在公司的基地里种药、起苗、采摘,一年下来收入七八千元不成问题。”徐粉琴说。

恒烽中药材种植基地(央广网发 田伟 摄)

  盛夏时节,华池县各乡镇的山川田野、沟壑梁峁药香满坡,黄芪、板蓝根等药材迎风舒展,充满生机。机械化种植、无人机飞防……处处洋溢着现代农业气息。

  孵化

  华池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东北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旧时,群众时常采挖甘草、柴胡等药材卖钱,但在2008年之前,没有人知道药材还能人工种植。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叫姚文智。11岁时,他因家境困难辍学回家,后来当过羊倌、卖过醋、养过猪。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药材市场,便开始在家种植牛蒡子、党参等中药材。经过5年的尝试,姚文智发现中药材亩均收入能达到4000元,相比传统农作物翻了好几番,于是他成立了合作社,带领周边群众一起种药。到2013年,姚文智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120亩,年利润也稳步超过10万元。

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种药(央广网发 封康康 摄)

  与此同时,华池县紧盯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中药材确定为重点培育的新型特色产业,通过外引内培、奖励扶持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中药材。

  在政策的支持下,姚文智的“药材经”越念越大。2015年,他又注册成立了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下设6个合作社,包括1个农机服务合作社,5个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建成两处拥有2175亩中药材种植面积的标准化种植基地,以及625亩的种苗繁育基地,与周边农户签订了2600余亩的种植订单。

  壮大

  效益是最好的向导。随着全县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中药材种植的行列中来。

  返乡创业青年钟占煌成立了甘肃南梁中庆农业有限公司,按照“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老区群众种植菊花、板蓝根、黄苓、柴胡等中药材,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将产品远销天津、杭州、北京、兰州、西安等多个城市。

  “90后”小伙儿郭德阳在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的带动下,种植药材6000亩以上,年收入达到40万元以上。

  ……

  为了撬动产业发展,华池县制定了《华池县“双百双十”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了中药材产业“三万卅千”基本布局和亿元级发展目标,不断完善、持续增强对中药材产业的奖励扶持。近几年,该县共落实中药材产业发展资金5994.1万元,以“真金白银”扶持中药材产业加速发展。

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起药(央广网发 封康康 摄)

  在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到2018年底,已成为华池县重点扶持的中药材龙头企业,也是庆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模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公司,年生产能力达到1782万吨,年利润达到5000万元,年上缴税费2000万元。

  华池县着眼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五集”效应,组建起了基本健全的县、乡、村产业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和省、市、县技术服务体系;按照“户入社、社入企,严密组织、完善机制”的产业体系建设框架,依托华池恒烽、南梁中庆2家重点龙头企业,分片负责、全域覆盖,吸纳县内5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积极参与中药材种植,构建起了稳固的生产体系。

  历经8年的生产实践、不断探索,至2021年,华池县以黄芪、黄芩、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12.13万亩,规模化成效逐步显现。

  延伸

  企业逐渐走向正轨,种植规模也上去了,但有个瓶颈问题一直困扰着姚文智——缺少先进技术、产业链含金量低。

  为此,姚文智多方联系,加强与省内外中药材科研机构(院所)的技术合作,建成中药材科研基地,吸引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药学院、甘肃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专家教授前来开展科技培训、产业调研、工作交流及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关键、突出问题,谋划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

工人在就业帮扶车间分拣新鲜菊花(央广网发 封康康 摄)

  此外,华池县按照“种、收、加、销”整体统筹、一体推进的经营思路,把产业园创建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核心,采取项目倾斜、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华池恒烽、南梁中庆两家企业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

  如今,两家重点龙头企业分别在南梁、五蛟建成加工厂1处、就业帮扶车间2个,研发药茶饮品等新产品5种。其中,恒烽公司投资1800万元新建了浓缩胶囊、饮料、保健品、烘干4条生产线,并在华池县城南部新区征地135.35亩,新建集仓储、办公、新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园1处,进一步推动华池县中药材产业由原料生产向高附加值转变,使全县中药材产品年均加工量稳定在1万吨以上。

  姚文智说:“公司种植的黄芪现在已经销售到了德国,我们目前正在和澳门的企业洽谈。我最大的希望是把黄芪、甘草、柴胡等药材销往国内外市场,搭建更大的平台,让更多农民受益,把华池中药材打造成道地特色中药材‘金色名片’。”

编辑:邸文炯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