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甘肃图片新闻

甘肃陇南 新起点新征程新跨越

2011-07-07 08:45   来源:甘肃日报    打印本页 关闭
    

  陇南山水资源丰富。目前,除康县阳坝、宕昌官鹅沟、武都万象洞、成县西狭颂4个国家4A级风景区受游客青睐外,徽县三滩、文县天池、两当云屏等景区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图为碧波万顷的文县天池景区。张文杰

  中广网兰州7月7日消息 一个个新村庄整齐漂亮,一座座新学校、新医院现代气派,一条条新铺设的公路平坦宽阔、一座座大桥飞架江河两岸、一个个加紧施工的新城区初见端倪……如今,走进陇南,这里发生的巨变令人振奋。

  三年的灾后重建,不仅使受灾的城乡居民迅速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且使一大批包括交通、城建、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质量和规模得到了提高。办成了陇南人民梦寐以求的许多大事好事,使巨大的灾难转化成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陇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面对机遇,陇南人民感恩奋进,破浪前行,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陇南市主要领导在武都区检查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王 铭

  灾后重建陇南巨变

  三年来,367亿的资金密集投入,3900多个项目集中实施,陇南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发生巨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灾后重建中,农村居民用于住房重建和维修的资金累计达167.9亿元,比地震前59年全市农村居民建房资金投入的总和还要多,全市有22.8万户农村居民新修了住房,18.6万户农村居民住房得到维修加固,入住安全舒适新居的农户占全市农村居民总户数的73%。551个整村重建村实施了供排水、供电、村庄道路、河堤、沼气、农村文化广场、绿化亮化等设施项目,建成了一批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比较完善、村容村貌整洁的新农村。7个重建重点县区实现了村级组织活动室的全覆盖。

  建成一批标准较高的学校、医院等公益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全市共实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1628项,建成学校528所、医院(妇幼保健院)237所,分别占学校、医院(不含村卫生室)总数的45.6%和88.7%。全市九年制以上学校全部进行了重建或维修,新建学校的校舍、公寓、附属设施等规划科学、质量可靠。体育场馆震前全市只有成县一家,通过灾后重建,除市上体育场、体育馆正在建设之中,各县区均建成了体育场馆。三年来,建成敬老院(福利院、老年福利中心)19处,五保家园431处,解决了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赡养问题。

  交通落后状况极大改善,发展瓶颈得到有效缓解。在灾后重建中,共实施国道212、316线,省道205、219线等11条国省干线恢复重建1110公里,干线公路均达到山岭重丘二级标准。实施农村公路恢复重建1436项8690公里,完成投资7.2亿元。公路路网结构布局明显改善,公路等级、质量和通行能力明显提高,打通了市内出口路,连接了断头路,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城镇基础设施功能进一步完善,带动能力和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共实施县城街道拓宽改造、供排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街道亮化美化、城市桥梁、公园、公交场站等市政建设项目162项,总投资33.9亿元,大大提升了市政设施服务水平。14459户城镇居民通过自主建房、统一建房、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形式完成了重建,40284户城镇居民住房全面完成维修,不仅有效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而且进一步美化了城市,提升了城市品位。

  防灾减灾体系日臻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各县区以县城及重点工矿企业、建制镇、学校医院的周边地区为重点,实施防灾减灾项目461项,总投资20.3亿元;实施生态修复项目84项,总投资3.1亿元;开工实施了一大批滑坡、泥石流治理、水土保持、防洪河堤等工程,有效减轻了地质灾害、暴洪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威胁。九县区城区和一些重点乡镇都建成了避难场所,各县区还建成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及防灾减灾预警预报体系,有效提升了全市遇灾应急应变能力。


    一幢幢住宅楼在武都城区的白龙江江畔拔地而起。近年来,陇南市在全力完成灾后重建各项任务的同时,大手笔规划城市建设,各县区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得到大幅度提升。 冉创昌

  发展环境优化升级

  灾后重生的陇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蕴涵着巨大的发展动力和潜力。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相继出台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把陇南列为特殊贫困片带、“两州两市”扶贫攻坚重点区域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辐射区,为陇南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特别是武罐高速公路、兰渝铁路、兰成铁路、成武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加上将要开工建设的十天高速公路陇南段、陇南支线机场等重大项目,陇南将结束没有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的历史,将形成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交通条件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交通瓶颈制约的因素将彻底被打破。

  为抓住机遇,加快科学发展步伐,陇南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总体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以“十一五”时期的经验为基础,从新环境、新机遇、新目标出发,提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市为目标,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等重大历史机遇,实现交通建设、工业发展、城镇建设三大突破,突出特色农业、旅游开发、生态建设、社会事业、改善民生五个重点,强化党的建设、项目带动、资源整合、优化环境和创新机制五项保证,努力推动陇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


    兰州军区援建的武都八一中学现代、气派。灾后重建中,陇南市实施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1600多项。目前,这些项目基本完工,城乡学校、医院等建设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玉珍

  为推动这一思路的实施,发展环境尤为重要,陇南市委书记王玺玉说:“陇南,自身基础差,自我发展能力弱,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而优化发展环境,是扩大投资、吸引人才、聚集各类生产要素,推进经济稳步快速增长的必由之路,决不能让环境成为制约发展的绊脚石。”为此,两年来,全市上下轰轰烈烈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活动,以此破除阻碍发展的传统观念和守旧作风,破除不利于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活动中,市县机关干部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发放征求意见函、设立意见箱、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鼓励社会各界对机关干部的工作挑毛病,提意见,揭短处;学校、医院、税务、交通等与百姓关系密切的单位,召集被服务群体进行面对面座谈,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市县组织部门通过报纸、网络、街头问卷等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和测评问卷,让群众对市县级领导机关、市县直部门进行打分。

  为让“抓环境就是抓发展”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在广大干部中开展“我为优化发展环境作贡献”自查活动,人人自查,个个反思,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工作、作风,查找在维护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差距,树立陇南人热情好客、包容开放的对外形象。如今,“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乎陇南形象”的理念深入人心,各级领导干部和全市群众的环境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包容意识明显增强,“人人营造环境、人人塑造形象”的良好氛围正在推动着各项事业加快发展。

责编:岳菲菲中国广播网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