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梅州11月2日消息(记者王晶 张顺鹏)高铁融湾绘新卷,苏区梅州启新程。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国铁集团党组宣传部联合举办,广东省委网信办、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共同承办的“发现最美铁路·粤东腾飞新引擎”网络宣传活动走进梅龙高铁与梅汕高铁的交汇枢纽——梅州西站。
作为梅州连接外界的交通门户,这座承载着红色记忆与客家风情的车站,以“融湾快通道”“文化展示窗”“服务暖心港”的多元定位,让革命老区在高铁时代迎来发展新机遇。

梅州西站(央广网发 广铁集团供图)
文旅融合 车站变身文化展示窗
走进梅州西站,红色基因与客家风情交相辉映,让旅途成为文化熏陶的过程。为了让旅客了解梅州特色,车站在梅龙高铁开通时,就打造了全长243.9米的文化长廊,环绕进出站区域,集中展示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铁路文化。“我们还在二楼候车厅增设了书香驿站,摆放1000余册图书,就是想让旅客在候车时也能感受文化氛围,改善出行体验。”梅州西站工作人员介绍道。
行走在车站,处处皆是独具匠心的文化布置:东侧通道以“客家人的心灵家园——梅州”为题头,搭配“遇见梅州,遇见美好”的口号;进站通道右侧展示5处梅州红色纪念地,左侧呈现客家民俗、民居、美食、非遗等元素;车站西侧则用5幅画面讲述梅州铁路发展历程与服务文化。“作为革命老区和客家聚居地,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设计,让车站成为传播本土文化的窗口,让旅客刚到梅州就能感受到这里的独特魅力。”工作人员解释道。
车站服务的升级,则让出行更有温度。据悉,梅龙高铁各站采用“日常线+周末线+高峰线”的开行方案,精准应对客流变化;兴宁南站、五华站引入“检票验票一体”智能闸机,旅客通过时间缩短至30秒内,进站效率提升40%;梅州西站优化进站流程、加开安检通道,将旅客平均进站时间压缩至8分钟,智能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35%。“我们的‘客都’服务队还联合志愿者、党员突击队,为重点旅客提供‘一对一’服务,一年来完成556单重点旅客预约服务,帮旅客寻回1108件遗失物品,收到60余次表扬工单和15面锦旗,这都是我们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初心的具体行动。”工作人员自豪地说。

梅州西站(央广网记者 张顺鹏 摄)
高铁提速 铺就苏区融湾致富路
梅州西站的崛起,让“苏区”与“湾区”的距离不断拉近。自2019年10月正式开通运营以来,尤其是2024年9月梅龙高铁开通后,梅州正式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更标志着我国铁路运营总里程突破16万公里、高铁里程近4.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梅龙高铁开通后,我们把原中央苏区的龙川县、五华县、兴宁市、梅县串联起来,让这条线路成为情系苏区的‘幸福线’。”梅州西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截至2025年9月14日,梅龙高铁累计到发旅客突破800万人次,日均到发超2.1万人次,单日最高开行动车组列车达64列。
从今年四季度开始,梅州到广州、深圳的最快旅行时间缩短到1小时35分钟,旅客往返湾区更便捷,高铁带来的交通红利也正持续释放。记者了解到,2025年上半年,梅州市GDP增速居广东省首位,地方依托高铁发展“高铁+文旅”产业,将非遗文化、红色旅游和温泉资源进行整合,粤东与大湾区旅游、研学合作项目同比增长25%,全市接待旅客571.95万人次、旅游收入49.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4%和15.3%,高铁正成为苏区致富的强劲引擎。
铁龙驰粤东联通湾区,客都乘东风发展焕新。梅州西站以交通提速为纽带,以文化赋能为内核,既打通了苏区融湾的“经济动脉”,又架起了文化传播的“连心桥梁”。未来,这座粤东交通枢纽将继续释放辐射效应,让红色苏区的活力持续迸发,让客家文化的魅力广泛传扬,为梅州乃至粤东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铁路力量,让最美铁路在苏区大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