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你相信我不?”

“法官,我相信你,但他(矛盾纠纷的另一方),我不信。”

5月中旬,《法治日报》记者在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法院马伸桥人民法庭的调解现场,见到了工作中的李莉法官。

一场纠纷,在她的主持调解下圆满解决。

“精心办好每一个案子、耐心对待每一位当事人。”这句话已成为李莉的工作日常。

电话百事通

“当一名手持法槌的法官。”怀揣着梦想,2008年,李莉参加公务员考试,如愿进入蓟州区法院。

得知被录取的信息后,李莉坦言自己激动了好几天。

但随之而来的是手忙脚乱。

“完全不适应。”初入职,她被分到立案庭,复杂、忙碌、琐碎的工作给她来了一个“下马威”。

解答当事人的疑问、告知所需的诉讼材料和诉状书写的正确格式、为当事人办理立案手续、录入系统……“这些书本里没教过。”李莉说,“比我想象的更有挑战性。”

不服输的劲头让她暗下苦功夫,向前辈求教、自己钻研,慢慢成为立案庭的骨干。

“李法官,这个案件找谁调解?”“请问王法官在哪个法庭?”“家庭纠纷涉及哪些法律?”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李莉做到了从容应对。

为了让前来咨询的群众最快找到案件承办法官,李莉将全院200多名干警以及相关办公室的电话号码熟记于心。

“换位思考,从当事人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释案说法。”李莉有自己的认知,“老百姓有可能一辈子就来一次法院,我的态度就代表着法院的态度,所以要尽可能服务好当事人。”

一个微笑、一份热情,就能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这些经验的积累为李莉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案结事要了

距离蓟州城区20公里远的马伸桥法庭是山区法庭、库区法庭,年均收案千余件,多数为婚姻家庭以及劳务合同等涉及民生问题的案件,事情不大、成因复杂,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

2021年,李莉主动申请到这里工作。用她的话说:要多接触基层矛盾纠纷,增长自己的处事能力。同年8月,马伸桥法庭成立了由她牵头负责的诉前调解团队,推行简案快办、繁案精审,繁简分流的工作模式,确保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事再小,也得化解在萌芽。”两年多的时间,李莉走遍了辖区的村庄,化解了万千群众的鸡毛蒜皮、家长里短。

5月12日,村民王某与田某因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来找李莉。

王某拿出自己看病的单据要求田某立即兑现土地租赁费用;田某则现场诉说着自己因政策影响资金链断裂的事实。

考虑田某目前缺乏偿还能力,李莉明白该案如果进入诉讼程序,王某也不一定能够及时拿到拖欠的土地承包费。

“能不能再缓缓,到年底一次性结清。”李莉一边与王某沟通。另一边又与田某商量:“能不能每月拿出1000块钱,让人家先看病,后续约定时间给付。”

听到建议,双方沉默不语,李莉趁势讲述诉讼风险,告知双方调解是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式。

经过反复沟通确认,双方最终达成调解。

“挺好,解决了就中了!”“非常满意!”……协议书签订后,双方当事人向李莉致谢。

“尽可能让双方满意是我的执念。”2021到2022年度,李莉结案913件,平均审理天数18.25天,调撤率76.01%,无一发改、信访案件。

无讼是追求

5月11日,星期四,西龙虎峪镇诉讼服务站比往常要热闹一些。每周四,李莉和同事都要来这里。

“大娘,我回去给您查一下,您别急。”

“站在客观的角度讲,调解是对你们双方最有利的。”

“需要我们的话您就说,我们去和村里沟通。”

……

诉讼服务站里,不仅有法律咨询,更有纠纷化解,甚至谁家的牲畜丢失也会进来问问能不能帮帮忙。

“这是一种信任。”李莉笑着说。

蓟州区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区,有27个乡镇(街道)、949个行政村,人口居住分散,情况比较复杂,基层治理任务繁重。在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2022年,李莉和同事在西龙虎峪镇施行“无诉讼乡村”建设工作。

“无讼”并不是没有诉讼,而是通过法院和相关部门提前介入、靠前指导,以更适于农村治理现状、更易于群众接受的方式,把矛盾化解在初萌,化解在最基层,最终实现由“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

一年多来,李莉团队化解了多少起“剪不断理还乱”的蝇头小事,她们没有统计,但磨秃了皮的鞋和踩在乡间小路上的脚印,是最好的见证。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驰 范瑞恒 通讯员 丛丽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安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