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逢喜事精神爽,最近见过孙洪胜的人,都会被他的笑容感染。他家玉米在经过高温、雨涝的多重打击之后,仍然取得了高产的成绩。

孙洪胜是地处黄河三角洲的山东省无棣县优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种植的玉米地是山东农业大学玉米栽培专家刘鹏教授团队的玉米技术研发与推广示范田。

10月6日,众多专家出现在孙洪胜家的玉米地头,他们是来自山东各地的农业专家,专门到这里测产这一块示范田。记者了解到,此次实打验收依据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和全国玉米栽培学组共同制定的玉米田间测产验收方法和标准进行。

“5亩示范田每亩实收测产911.9公斤!”当此次测产小组组长、山东种子管理总站刘存辉研究员宣布这一结果时,无论是专家刘鹏还是种植户孙洪胜都有些许惊讶,“可谓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吧。”刘鹏说。

站在试验田前,刘鹏感叹道:“这块试验田是轻中度盐碱型中低产田,经过我们团队连续两年应用多项综合技术措施后,在今年夏季高温提前发生、持续时间增长、降雨量大的条件下,实打还能取得这么高的产量,虽然有预期,但还是让人惊喜。”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然而,山东省中低产田占比高、产量低,分布在鲁北及黄河三角洲区域的近700万亩盐碱地更是限制了山东玉米单产水平的提升。小泊头镇位于渤海湾畔,土地盐碱化程度高,淡水资源匮乏,小麦、玉米亩产普遍偏低。

为此,山东农业大学组织专家从筛选适宜轻中度盐碱型中低产田的玉米品种和土壤调理剂入手,深入研究多种技术措施对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及其生理生化机理。在此基础上集成了轻中度盐碱型中低产田夏玉米保苗壮株丰产增效技术体系,应用在无棣试验示范基地。

刘鹏教授带领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驻扎在这里,围绕中低产田小麦玉米周年提质增效进行技术研发与示范。他们选用抗盐品种,优化土壤耕作技术,施用生物有机肥、盐碱地玉米专用肥、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和抗盐微生物菌剂,不断地改良盐碱地、改善玉米生长发育的土壤条件。

“我们团队在当地有近90亩的试验示范基地,仅玉米季就开展了20余项试验。今年团队共安排了4块综合技术示范田,这次实打验收的就是其中产量最高的一块。”刘鹏告诉记者,“我们将试验筛选出的良种、肥料品种和研究栽培方法优化组配,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展示给当地农民群众看、带着当地种植大户干,是丰产的关键。”

展望未来,他表示:“今年我们又申请了科技小院,希望能够将更多的科技成果直接转化到广袤的盐碱地上,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编辑:杨崇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