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做强特色产业、扩大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农村局启动了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主线,以原料生产条件的显著改善、市场供给的显著增加、品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为目标,以优良品质的有效保持、独特品种的有效保护、传统技艺的有效传承为根本的萧山萝卜干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萧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萧山萝卜干的市场认可度、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

提纯复壮、品种选育

保持“一刀种”萝卜优良性状

  “此前,由于传统生产工艺的繁琐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萧山萝卜干虽然是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产品,但仍然难以在市场上发展壮大。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之后,萧山萝卜干的文化内涵被深入挖掘,品牌影响力得以提升,实现了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带动了产业链发展,有效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地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伽红凯说。

  在杭州大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刀种”萝卜种植基地,垄垄行行之上,去年12月筛选种下的“一刀种”萝卜已开花结籽,工人们正忙着采收。经堆黄后,萝卜种荚里抖落的种子将被送往萧山区农业农村局种子管理站。

  “一刀种”萝卜是萧山萝卜干的重要原料,也是当地的地方特色品种,多年来,一直由农户自留种,未经提纯复壮,种子出现退化现象,品种纯度、发芽率降低,影响了产品的产量、品质。为此,萧山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提纯复壮和新品种选育工作,保持“一刀种”萝卜优良性状。

  “提纯复壮是一个除杂去劣的过程。”种子管理站副站长丁桔说。

  据了解,“一刀种”的选种周期比较长。去年12月,种子管理站已经从萝卜的叶形、肉质根外观、大小等方面进行了一次筛选,选好符合“一刀种”特征特性的萝卜后,切除根部三分之一继续种植。今春萝卜开花后,根据花色、叶形等,种子管理站进行了二次筛选。后续,对收上来的种子,种子管理站将会根据颗粒大小、饱满程度等进行三次筛选。

  “预计今年将收获1000公斤商品种子,保证发芽率在85%左右。”丁桔介绍,收上来的种子,一部分由种子管理站自留开展来年的选种,另一部分将交付浙江农林大学开展新品种繁育。

  去年,种子管理站已将部分种子交付浙江农林大学进行新品种繁育。“‘一刀种’水分含量低,是适合加工成萝卜干的好材料,但产量较低,这也影响了萝卜干产业的效益。”浙江农林大学吴建国教授介绍,其团队在海南以“一刀种”萝卜为基础,采用杂交育种的方式,对植株进行了数代的繁殖、选育,培育出了具有强大杂种优势的加工型萝卜新品种。

  在繁育过程中,该团队还创新应用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吴建国介绍,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耗的物理测定技术,通过扫描萝卜鲜样近红外光谱,结合高精度的化学分析技术,建立萝卜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等加工品质相关性状的快速分析模型。发展萝卜加工品质辅助育种技术,可以提高育种选择效率。

  目前,首批在海南繁育的新品种已送往宁夏开展第二代育种工作。后续,经繁育后的种子将于9月在示范基地下种。据悉,萧山区将建设1100亩示范基地,进一步推动萝卜品种改良。

  “萝卜新品种的培育,对萝卜干加工产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萧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也是项目中重要的一部分。针对严重影响萝卜生产质量的病虫害,萧山区农业农村局与中国计量大学联合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一刀种’萝卜生长期集中在秋冬季节,因此其病虫害与其他萝卜有一定差别。”中国计量大学教师李倩介绍,根据调查,“一刀种”萝卜常见蚜虫、斑潜蝇、黄曲条跳甲、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虫害,这些将降低萝卜产量,影响萝卜商品性与品质。

  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物理防控、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种病虫害防控手段综合利用技术。

  李倩举例说,对于某些害虫,如黄曲条跳甲可以采用昆虫病原线虫来防治,甜菜夜蛾可以采用性诱剂进行防控;日常防控可使用生物防治,如球孢白僵菌、烟草粉末、茶籽饼等,虽然起效慢但持效期长,在萝卜播种后即采用;在病虫害暴发阶段,可以使用低毒高效化学药剂进行应急防控。

  李倩表示,绿色防控技术可以降低“一刀种”萝卜种植过程中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实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目标。减少药剂使用量,也能减缓害虫产生抗药性的速度,降低农药残留,对于做强萧山萝卜干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标准、建设示范企业

加快萝卜干产业能力提升

  “标准化管理缺乏是造成萧山萝卜干产业衰微的一个重要原因。”伽红凯表示,在产前标准化方面,原材料种植标准、产品生产标准得不到落实,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就得不到保障。

  为促进萧山萝卜干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提出推进萧山萝卜干标准化生产,组织团队制定《绿色食品“一刀种”萝卜生产技术规范》(以下简称“生产标准”)和《绿色食品 萧山萝卜干加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加工标准”)。

  生产标准规定了“一刀种”萝卜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子准备、种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采收、生产档案等内容;加工标准则规定了萧山萝卜干的术语和定义,加工技术的程序构成以及原辅料要求、加工设备、生产程序、加工技术、生产档案等步骤。

  “两项标准均依据绿色食品的标准,是在对‘一刀种’萝卜的产地环境、种植大户以及萝卜干制作技艺、加工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后制订的。”浙江大学教师冯晓晓介绍,目前,两项标准草稿已拟好,预计将于今年12月前发布。

  标准化的生产和加工有助于产品规范化、安全化,这对于强化科技支撑、激发产业活力也有着重要意义。据悉,为进一步加快提升产业能力,项目还提出,培育扶持基础设施较好、质量意识较强的主体,建成“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地理标志示范企业。

  萧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选取了辖区内两家拥有“一刀种”萝卜种植基地与传统工艺的老牌企业——杭州萧山梅西八字桥酱菜厂和杭州萧山党山酱萃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地理标志示范企业建设。

  给存放酱腌菜的树脂箱子增添“新功能”,经设计后的箱子侧面有两个凹凸槽,堆放时可卡入箱盖固定,方便运输;给厂内窖藏池换上“新衣服”,涂上环氧树脂,可以增强绝缘性与密封性,做好卫生防护,保证产品安全;给发酵池搭配“工作伙伴”,在其上方安装互相咬合的“钉耙”,发酵时,“钉耙”可以一次性翻动大批量的萝卜干……在杭州萧山梅西八字桥酱菜厂厂区,随处可见厂长王跃泉的“用心”之举。

  “我就是一个做萝卜干的,只想怎么把它做好。”王跃泉说,传统的“三晒三腌”制作工艺费时费力,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他便自己设计,找机械厂家去定做了许多生产设备。

  机械化生产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王跃泉表示,此次政府助力工厂建设地理标志示范企业,可能也是因为工厂基础设施较好。后续,他们也将继续根据市场需求、消费需求,做好产品创新、技术创新。

  与王跃泉一样,杭州萧山党山酱萃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马国荣对萧山萝卜干也有着满满的情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萧山萝卜干的文化,文化推出去了,东西自然卖出去了。文化是第一位的。”这句话,他一直挂在嘴边,也一直实践着。

  走进党山酱萃新建设的非遗工坊,只见一只只酱缸排列整齐,一只只陶坛错落有致,再往里走,是大片的萝卜干晾晒场,旁边的草棚里摆放着木板推车和三角叉。对面是萧山萝卜干的文化展示馆,里面记录着萧山萝卜干的历史、工艺与变化。

  马国荣表示,非遗工坊由自己全资建设而成,投入近百万元,很荣幸入选了第一批浙江省省级非遗工坊,今后还将进行更细致的“装修”,希望为传承传统萧山萝卜干制作技艺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

  在与非遗工坊相隔10公里左右的生产车间里,加工制作后的萝卜干经过漂洗、拌料、消毒、包装等多道精加工工序后,带着它独特的风味出厂,并被运往全国各地。之所以大手笔开展萧山萝卜干文化宣传,这也源于马国荣对自己产品的自信。

  “现有的产品满足不了互联网市场的需求,那就必须对产品进行创新,研发与市场对接的产品。”马国荣说。

  传统意义上,酱腌菜从高盐到低盐要经过几次清水淡化,这个过程使得蔬菜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流失,使产品失去了大量的营养。为保持蔬菜制品的原汁原味,党山酱萃联合浙江农科院对萝卜干进行乳酸发酵研究,开发乳酸菌发酵萝卜干,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目前,两家地理标志示范企业已经全部建成。”萧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推进保护区域内授权主体取得SC证不少于80%;同时加快推进食品加工企业HACCP和GAP体系认证,全面提升地标授权企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产业经营体系建设。

编辑:康雅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