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平潭10月28日消息(记者龚雯)日前,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天津市极致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联合主办的青年科学探索暨福建泉州活态遗产与气候传播活动在福建平潭收官。
本次活动汇聚气候变化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及10名优秀青年代表,共同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践与学习。期间,参与者们聚焦气候变化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关注海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青年科学探索活动走进福建泉州(央广网发 活动主办方供图)
作为“青年科学探索”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分为启动仪式、实地探访学习、理论案例授课、“推动制定一套针对泉州文化古迹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及时响应机制”圆桌讨论会、结营仪式等环节。数位专家学者作为导师,与青年们共同交流,并带领不同专业背景的青年走进泉州、平潭两地,了解现状,思考解决方案。
启动仪式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关注气候变化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关乎遗产本身,同时也关乎遗产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活动通过探索跨学科多部门协作,切实加强古迹遗产地的监测和保护,有助于提升遗产地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并为应对气候变化注入蓬勃的青年力量。
期间,青年代表认识了泉州世界遗产保护现状与海岛海岸带气候生态;参观了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标本室,实地了解了平潭海蚀地貌、景区可持续旅游实践与自然修复工程等。
青年们参观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标本室(央广网发 活动主办方供图)
圆桌讨论会现场(央广网发 活动主办方供图)
导师们开展了理论授课和丰富的案例教学。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林敬亭带来了题为《文化遗产再创新的设计思维》的课程,从工业设计角度,启发青年代表对文化古迹的数字化修复与保存的思考。石狮博物馆馆长李国宏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晓云先后带来了题为《刺桐花开:半城烟火半城仙》和《石窟寺保护与文物修复》的课程,从当地文化社区到国家文物保护政策,多角度探讨了议题内容。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岛屿室主任、三级研究员付元宾带来了课程《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岛海岸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全面介绍海岛海岸带作为气候危机下最为脆弱的地区所面临的威胁。
授课现场(央广网发 活动主办方供图)
授课现场(央广网发 活动主办方供图)
结营仪式上,青年代表们分别以《泉州文化古迹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及时响应机制》《海岛海岸带应对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创新性修复及艺术性再创作》三个课题进行了小组汇报。据悉,活动结束后,青年们将完善相关报告,发布最终成果。
结营仪式现场(央广网发 活动主办方供图)
活动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支持并积极开展多部门合作和跨学科研究,提升公众特别是青年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协同保护,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