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全国门店近10万家,年营业额超550亿元;沙县小吃店遍布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门店达到238家。沙县小吃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小吃”,其风靡的“流量密码”是什么?近日,《海峡通讯》记者专访中共三明市沙县区委书记陈晓翔,听他详解沙县如何转型升级,把小吃打造成大产业;沙县小吃如何积极出海,让中国味道香飘世界。
图:7月7日,陈晓翔(左二)到醉有才沙县小吃培训中心察看小吃业主培训情况(沙县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沙县小吃是最幸福的小吃”
《海峡通讯》记者:从小作坊到大工厂,从肩扛手提到连锁经营,沙县小吃为何能火遍全国,把小吃做成大产业?
陈晓翔:“扁肉是砖,拌面是钢,筑成了沙县的高楼大厦。”沙县小吃是最幸福的小吃。早期的沙县小吃店多以夫妻店为主,他们起早贪黑,经常“毛票数到睡着”。他们首创“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三元吃好”的实惠定位,在餐饮市场中站稳脚跟,并通过亲帮亲、邻帮邻的互助模式,推动沙县小吃从闽中山区走向全国各地。可以说,没有沙县小吃从业者的走南闯北、艰苦奋斗,就没有如今火遍全国的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发展还有政策“金矿”。各级各部门十分关心沙县小吃产业发展,比如,“支持沙县小吃等特色富民产业”写入2021年国发3号文,“推动沙县小吃产业发展”被列入沪明对口合作重点工作,沙县小吃文化城入选“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等,为沙县小吃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型升级瞄准“五个化”
《海峡通讯》记者: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用足数字化、标准化这些“新能耐”,沙县小吃是如何强化品牌、转型升级的?
陈晓翔:沙县小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一度面临“不进则退、不变则亡”的巨大挑战。在福建省委、三明市委的引导支持下,我们朝着“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的方向转型提升。
“标准化”护航。先后发布《沙县小吃餐饮门店经营规范》等8项省市地方标准、《沙县小吃蒸饺》等25项核心产品团体标准,修订了《沙县小吃餐饮门店商标许可使用实施细则》等,完成“沙县小吃及图形”等集体商标注册,构建了包括产品生产、制作技艺、门店经营在内的沙县小吃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连锁化”提升。建立健全“小吃党工委+小吃管委会+小吃同业公会+小吃集团”四位一体服务机制,形成“总公司—品牌合作公司—终端店”的连锁发展模式,全面构建了沙县小吃组织管理体系。目前,已有沙县小吃旗舰店4家、示范店2家、标准门店8818家。
“数字化”升级。引进公司团队负责沙县小吃供应链数字化系统运维、线上服务软件开发等工作,同步推进收银系统、供应链系统等软件升级和推广。目前,沙县小吃已建立品牌管理系统,实现品牌线上授权4000余户,并培育了沙付宝、批菜网等一批收银、供应链领域科技型企业,服务用户超4万家。
富民密码有三个“+”
《海峡通讯》记者:沙县小吃作为特色富民产业,有着怎样的富民密码?
陈晓翔:目前,沙县小吃全国门店近10万家,年营业额超550亿元,全区外出经营小吃6万多人,辐射带动就业30万人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24年的29732元。
我们通过三产深度融合,构建全产业链增值体系,努力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价值共享。简单概括,富民密码有三个“+”:
特色园区+集群制造,把就业留在县域。以做强沙县小吃食品加工业为核心,建成占地1600亩的沙县小吃三产融合示范园,先后引进厨神面业、淳之味等关联企业26家,创造就业岗位1200余个,辐射带动了全区106家食品企业发展,2024年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总值超30亿元。
订单农业+规模种植,让农民端稳“原料碗”。编制沙县小吃核心物料清单,指导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发展沙县小吃配料种养产业。目前,全区已建成药膳食材、食用菌等小吃配料种养基地6.6万亩,有效带动2万农户增收致富。同时,推动小吃企业与农村合作社、农户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共同体,越来越多的农户实现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转变。推广林下种植,目前全区已建成沙县小吃配料林下示范种植基地3万亩,产值达5亿元;实现“藏油于林”,经营油茶林面积5.1万亩,覆盖全区138个村,年产值1.2亿元;发展林下养殖,目前已有2000亩种养基地,土鸡蛋年产1500万枚,蜂蜜年产值2500万元。
品牌溢出+文旅融合,让流量变收入。一方面,积极开展沙县小吃进机关食堂、进高校、进社区,持续提升沙县小吃美誉度;另一方面,坚持文旅融合、做活节会经济,发挥沙县小吃文化城基地优势,举办系列品牌活动。仅去年活动期间(12月5日—16日),全区接待游客就高达80.34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8.12亿元。
“中国版麦当劳”海外出圈
《海峡通讯》记者:沙县小吃让中国味道香飘世界,称为“中国版麦当劳”。沙县小吃国际化发展战略进展如何?
陈晓翔:沙县小吃作为“新闽菜”走出去的主力军,海外门店遍布79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海外门店已有238家。沙县小吃连锁品牌合作国已有14个。
沙县小吃在国外很受欢迎。2018年在法国开设的第一家沙县小吃店,许多人慕名而来,成功登上法国优步外卖平台的必吃榜;落户美国的第一家沙县小吃店,营业不到3小时就销售一空;日本东京首家沙县小吃店开业5小时,营业额就超过1万元。
今年5月11日,中东地区第一家沙县小吃旗舰店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开业,吸引了沙特王室成员到现场品尝。开业首日,店铺营业额就突破了5万元。店主张世超满怀信心,提出了3年内在沙特再开设20家门店的目标。我也希望,今后有更多具有家乡情怀、热爱沙县小吃的朋友投身到沙县小吃“出海”这一事业中,让更多国际友人品尝到正宗的沙县小吃。
一碗小吃,情牵两岸
《海峡通讯》记者:沙县区是如何用活沙县小吃牌,深化两岸交流交往,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
陈晓翔:近年来,我区依托沙县小吃文化城“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平台,发挥沙县小吃“国民小吃”品牌优势,探索出一条以小吃文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以食为媒,“引”进来。2024年以来,筹办了海峡两岸美食嘉年华、小吃技艺千人体验等美食活动30余场次,吸引1200余名台胞来沙赏风光、品美食。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海峡两岸美食嘉年华等品牌活动,在美食文化交流中续写“两岸一家亲”的故事。
以味为帆,“走”出去。2024年以来,我区沙县小吃集团与台湾创鑫生机集团达成合作,力求5年内在台湾投资开设小吃门店30家以上。去年11月,成功举办“新闽菜·沙县小吃台湾行”活动,现场制作了6.5万份经典小吃,吸引了4万多名台湾民众到场品尝;今年5月,台湾首家沙县小吃旗舰店在桃园市开业,当日,台北、新北等地8家沙县小吃会员店也同步开业,实现全台9店齐绽华彩。(吴载文 范荣生)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