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服务好戏迷的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近距离感受戏曲之美,始终是我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我深信,只要年轻人能迈过欣赏的门槛,就一定会爱上戏曲,这是戏曲本身的魅力使然。

  用真功夫传承京剧艺术、服务更多观众,用戏曲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作为一名戏曲演员的职责所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加坚定了我的初心。

  从11岁踏入戏曲学校的大门,30年来,能文能武、能生能旦,是我对自己的期许;让京剧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得到继承和发展,是我和梨园同行们的共识。中国戏曲学院大门上书写着的“开拓创新、继承发展”,一直激励着我。进入黑龙江省京剧院后,我和同事们一直为做好京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努力。2009年,我拜关肃霜弟子邢美珠为师,潜心学习京剧关派艺术。

  2017年,在中国京剧基金会支持和指导下,黑龙江省京剧院抢救性地挖掘整理了京剧《南界关》。《南界关》是“四小名旦”之一毛世来的代表作,前皮黄后昆曲、文武并重,表演难度大,艺术传承价值高。3年来,我院集中优秀人才,多次调研论证、多方搜集资料,终于让该剧重现舞台。《南界关》的传承上演丰富了剧院的剧目储备,也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作为该剧主演,我的技艺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新剧目创作中,我们立足地域文化特色、贴近时代脉动,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创排全国首部展现奥运精神、冰雪文化的现代京剧《冰道》;深入红色文化,我们创排了以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为原型的新编京剧《血沃冰花》,同时创排大型历史题材京剧《奇女无容》《月照塞北》等作品。多样化的创作道路丰富了京剧的当代面貌,也更好地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一直秉承着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理念。文化惠民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大部分演出都在基层。我们把节目送到田间地头、社区学校、警营军营,所到之处没有适合的演出场地,我们就带上小音箱,直接把戏送进百姓家里。有时天气太冷,油彩扑到脸上透心凉,勒在头上的水纱遇到汗水就结成薄冰,但看到观众被戏深深吸引,就觉得这点苦不算什么。

  多年来,从现代戏《智取威虎山》到传统改编戏《虹桥赠珠》、骨子老戏《战洪州》,我们为基层观众送去数十部整本大戏、上百出折子戏。这些作品中,既有反映真善美的传统剧目,也有红色题材现代戏和表现新时代的新戏——我们通过戏曲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受到广大戏迷喜爱。

  戏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观众的支持和热爱。在不少地方,欣赏京剧的观众大多是中老年人。如何在服务好戏迷的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近距离感受戏曲之美,始终是我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我深信,只要年轻人能迈过欣赏的门槛,就一定会爱上戏曲,这是戏曲本身的魅力使然。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文艺的融合发展日渐深入,黑龙江省京剧院积极探索京剧艺术数字化的传播模式,推出“云中戏苑”线上直播演出,吸引了许多从未看过京剧的新观众。数字与舞台的融合,不仅仅意味着演出直播或线上戏曲公开课,不断开掘数字技术助力戏曲创作与传播的可能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利用网络拉近戏曲和广大观众之间的距离,线下也大有可为。多年来,我在多所小学和20多个社区创建京剧艺术培训基地。我和同事们通过公益讲座、以演代练、以演代训、结对子等方式培养京剧爱好者。这其中有不少苗子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为戏曲传承添砖加瓦。

  瞩目未来,作为京剧艺术工作者,我们将不断吸纳优秀文化艺术成果,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创作更多反映中国精神、讴歌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文艺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黑龙江省京剧院副院长)

编辑:张志强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