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0后修复师修复700岁古籍”上了热搜。南京图书馆馆员丁峰修复两册“国宝级”古籍——元刻本医书《永类钤方》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澎湃新闻11月13日报道)

  一张张老化的古纸,一册册珍贵的古籍……修复师们用妙手赋予古籍新的生机活力,展现出对一份工作、一项事业的热爱和坚守。

  “被水喷湿后的古书书页,手中工具力度重一点就可能戳烂。修复一页仿佛进行一场‘微创手术’。”丁峰始终记着刚入门学习湿补技术时的艰辛。古籍修复过程繁琐、工艺复杂,操作流程细说起来有20多道工序。这需要不断学习,反复探索。从业9年,经过不断积累,丁峰的技术越来越熟练。

  用目光穿透时间,用指尖对话历史,文物修复的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充满了专注与从容。古籍修复是技术活,离不开专业知识的支撑;是耐力活,尤其需要不浮躁、不功利的强大内心。古籍修复,终日作伴的只有无声的纸,需要耐得住寂寞。古籍修复师们甘愿坐冷板凳,愿意在缺乏注意力的幕后脚踏实地,这份“长相厮守”的选择,这份心无旁骛、潜心钻研的定力,难能可贵,更值得学习。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翻译家宋书声,甘为真理付韶光,几十年如一日,一句句地抠、一天天地忙、一本本地译,为党的编译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荣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一辈子专注一件事,默默耕耘数十载,青蒿在她手中成为“中国神草”,挽救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不管身处哪个岗位,想要做出一番成绩,都需要始终拥有一份匠心,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没有哪一次成功不是奋斗以成,没有哪一次胜利不是坚持而来。丁峰说,古籍修复磨炼了他的性格,教会他遇事不要急躁,这是工作带给他最大的收获。像古籍修复师那样,让匠心成为不变的价值追求,努力将每件事都做到最好、做到极致,我们终将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成就一个更好的中国。

编辑:秦立玲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