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又到了黄昏。从早到晚,一直都在忙个不停。究竟干了什么,自己也不清楚。尽管“生涯都是闲家俱”(担当和尚语),但还是要“无事忙”,以免落入“顽空”状态。忙时愈闲,闲时愈忙。其实,这才是人应该有的生活状态。

  刚一起床,就想着今天有一个重要事要做,学院有一节微信课要上,得赶紧准备一下。既然退休了,就应该闲下来,呆在家里写写画画,自娱自乐。但“我辈岂是蓬蒿人”,又接受了学院的反骋,还得一如既往,——备课上课。

 

  上课是我的本行,从来都不会手忙脚乱,一切都是成竹于胸。但是,受疫情影响,本来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现在改成了微信中的语音教学,着实让我有些不适。忙活完课前的准备工作后,我便开始了我的近期生活的老三样,——翻微信、看书,写字作画了。

  《往有》

  最近一直不太喜欢翻微信了,可能是因为疫情闹的,打开手机微信,多半的信息都是有关被感染和死亡人数的,让人不免有些伤感。另外,疫情期间出现一些特别的人和特别的事,而且对此又生出那么多或左或右的极端思想,看了更让人难过。本该是一个平和的社会,平常的心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社会变得动荡了,人心也变得浮躁了。但还是忍不住,每天照例翻阅。像领导批文件一样,对朋友圏的信息不自觉地翻来翻去,点赞,评论。这业已是种生活的常态了。这确实有些无聊。

  《怡然自得》

  古来人们对书家的文化修养要求是很全面的,对史、诗、文、书画,音乐……等同时具有的修养是很在意的。而书家也不仅是为了迎合社会和世俗要求,为了自己的“独善其身”,以及自我的享受,也会自觉地努力去这样做的。当代的我们虽然在文化环境,自我修养方面不及古人,但也有我们今天的生活优势和学习方便。对于我来说,我很享受这些方面的努力。

  今天偶然从书架上拿到一本书,《苦瓜和尚画语录》。对“搜尽奇峰打草稿”有了点儿新的认识。石涛反对“泥古不化”,主张“借古以开今”,由此创造了自己新的艺术境界。但是,后人对石涛艺术境界的理解却多有偏颇。原因很多,这其中有一点是致命的,那就是审美起点完全不同。石涛的审美起点是空性的,我们后人的审美起点是功利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提法,本来是非常真实的一句经典法语,但却令很多后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产生了诸多不明实相的解释。

  《仁者寿》

  接下来开始准备写字作画了,先翻翻法帖。其实,书家临帖好比画家写生。一天不读帖,临帖,书法意思就有可能跑偏,写得字也有可能落入俗格。因为书法不同画画。对书家来说,书法学习的唯一源泉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经典法帖。“书不入古,绝落俗流”,甚至有“无一笔无来处”的提法。这是古来有修养的文人对此约定俗成的共识。相反,画家在了解掌握了绘画技巧后,必然要到自然中去写生,作品才能鲜活生动,避免入俗套。所以,我自己得经常和古法帖打交道,以免犯病。

  今天兴致不错,忽然有作画意思了,有想画的冲动。赶紧叫来夫人,备好上乘纸墨,蕴酿意思,开始作画。以前很喜欢画山水,但我还是特别喜欢书法。现在,偶尔画画花鸟,自己觉得这更怡情致。费了半天功夫,才画了几张自我觉得还算满意的作品。其中的四屏“梅兰竹菊”自己最喜欢。唉,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菊花作为绘画素材,画家中很少有人画了。所以我也只能把她放在“四君子”中去创作欣赏了。

  不知不觉,忙到了黄昏,于是收笔作罢,怡然自得。

 (文/张世刚)2020年6月4日

  艺术家简历:

  张世刚,男,1958年生于辽宁海城。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鞍山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

  作品荣获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金奖;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金奖;荣获中宣部“书法三名工程"奖;担任全国楹联展评委;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