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区),重庆九龙坡区于2021年11月正式启动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如今,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产业布局已进入最后冲刺,将于4月28日正式竣工亮相。

一场本土居民与城市更新的双向奔赴

为不一样的民主村定制更新方案

“真正的‘宜居’,不仅仅指外表,更重要的是让住在这里的人感到身心的舒服,有面子,更有里子。”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单位——九龙城市更新公司董事长周云江的释义,符合九龙坡区开展城市更新工作的初衷,更道出了民主村片区的老街坊的心声。

“几十年过去,这里依旧住着厂二代甚至厂三代,有非常浓烈的文化传承”,周云江说,在多次走访中他们发现民主村片区与其他老旧社区有着很多不同,“红砖青瓦苏式老建筑、老条石、老树、老店等历史文化特色明显;居民老人、熟人多,习惯在楼栋间的小坝子聊天;年轻人多为外来商户;片区地处交通节点,与繁华的万象城一街之隔却因相对封闭判若两个世界”。

红砖房改造中(央广网发 曹鸣鸥 摄)

项目EPC总包单位——重庆市设计院研创中心副主任余水和团队记录了很多居民的希望:“路灯再亮一点多一点”“老树不能砍啊”“管道能不能不再堵了”“我在红砖房长大的别拆哦”“有个社区老年食堂就安逸了”“我们晾衣服的地方要考虑下哦”……

与此同时,九龙坡区“市民医生”活动也把热心市民、行业专家对“城市病”的诊断,包括社区养老服务质量一般、儿童门前楼下活动场地缺乏、中青年交往活动空间缺乏、停车配建不足等问题,带到了规划设计团队那里。

最终,民主村片区有了专属的更新方案:通过微改造、巧利用等方式,综合运用“留、改、拆、增”多种措施,完善生活功能、产业功能、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安全功能,全面解决大片区范围内房屋老旧、交通拥堵、车位匮乏、归家不便、配套缺失等痛点问题。

每天都能看到惊喜

居民感慨:回家路好走了,红砖楼更新了

改造前的小区环境(央广网发 曹鸣鸥 摄)

改造后的小区环境(央广网发 曹鸣鸥 摄)

从17岁进厂上班,到如今的74岁,楼下的这段路,陈婆婆走了几十年,小路从新到旧,从旧到破,她真切体会了什么叫“坎坷”。曾因路面“七拱八翘”,路灯又暗,她摔了两次跤,子女们劝她搬到新小区,但她心里放不下这个装满一生的老院子。

正是这份对家的深沉的情感,在“三师进社区”和“市民医生”活动中,她成了反映诉求的主力军。而在看到楼下开始铺新砖时,她又成了每天定时上岗的义务“监工”。

对64岁的老居民冯祖伟来说,苏式红砖房是他最关注的环节。“我从小就在红砖房长大,冬暖夏凉,曾经这里有100多栋,从天上俯瞰下来,红砖房矩阵组成了‘建设厂’三个字,那是我们几代人的骄傲啊。一看到红砖房,就能回忆建设人奉献互助的老传统,这是我们的根,怎么舍得离开?”令他安慰的是,老旧的红砖房按照居民们的心愿,以特殊的方式获得了“新生”:标志性的红砖房将被改造成为时代记忆展陈馆。

每一天,老街坊们都会约着到楼下转转:一期项目的所有楼栋都穿上了“新衣”;新建的社区食堂、社区服务中心都进入了外墙装饰阶段;每栋楼下的小坝子都有了新桌椅,甚至还有了专属的楼栋标识;国美支路万象城入口段,周边的护墙栏杆等焕然一新;示范街的商铺正在装修,不少老牌子也在,烟火气回来了;街心花园、半坡聚落、各小区周边的绿化在加速打造,花池、台阶、栏杆以及智能化设备令人期待……每一位居民,都亲眼见证着自己的“宜居梦”一步步照进了现实。

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示范街开街看点揭秘

苏式红砖房的新生

在4月28日正式亮相的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将呈现一处特别的红砖房建筑,其源自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苏式红砖房,曾为砖木结构,是几代建设厂职工的记忆。这幢红砖房在更新中保留了部分老墙体,在墙体外加设钢和玻璃罩,形成强烈的新旧时代呼应。

红砖房内部空间被划拨出来重新构建,建筑功能从住宅变为展陈空间,红砖房将成为城市更新文化展陈馆,充分展示九龙坡区城市更新试点以来的成果,以及社区的历史文化传承。(高晓燕)

编辑:白刁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