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东知 李雨潞 孔堡億

央广网重庆1月31日消息(记者白刁尹 肖庆华)2023年1月,时隔7年的一场雪,飘满了重庆主城。

带着2个孩子在三亚过冬的徐淼,每天都会通过手机查看家里的摄像头。家里的2条中华田园犬,伸着懒腰惬意地躺在开着地暖的地板上。它们的饭盆干净铮亮,水盆永远不会缺水,每天还有人带着外出遛弯。若干年前,它们都是被遗弃的土狗,在路边被人发现,送到流浪动物救助基地后被领养。

位于渝北区和九龙坡区的旺汪家园宠物中心,是目前重庆最大的流浪动物救助基地,收养着2000多只猫狗。“冬天最难熬,保暖是大问题。救回来的不是生病就是受伤,天冷会加重病情。”中心义工冯成勇刚安置好救回的8只流浪猫狗,准备将伤重的送医。

义工冯成勇查看流浪动物情况(央广网发 陈智列摄)

“中心目前处于超额满员的状态,我们只收严重的流浪动物,但每月救助的数量仍在增加,处境不乐观。”冯成勇依旧眉头紧锁,但心里却不像往年那般焦虑,因为他知道重庆养犬立法了。“养狗规范了,弃养要罚款。流浪狗会少些了。”

养犬“遗弃罪”成立 最高罚千元

2018年,上游新闻数据新闻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养宠比例重庆人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2022年1月,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城镇家庭养育宠物猫狗的数量超过1.1亿只。同年9月,京东宠物发布《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趋势洞察白皮书》,宠物猫狗规模将达到1.2亿只,宠物家庭渗透率达到20%。

随着养宠家庭和宠物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种问题也陆续出现。从《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的数据看:公众最不能接受的不文明养宠行为中,弃养、随地便溺不清理、遛犬不拴绳排在前三位。

近年来,弃养宠物的现象明显增加,直接导致流浪动物的数量快速攀升,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2021年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将遗弃宠物行为纳入征信系统。

在这样的背景下,已经试行了14年的《重庆市养犬管理暂行办法》,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了。

2022年12月14日,《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共7章,49条,将于2023年6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副主任张山介绍,该《条例》明确了养犬管理职责,明确了每户限养数量、烈性犬攻击性犬禁养制度、犬只个体识别制度、养犬登记制度等制度设计。

其中备受关注的“弃宠”行为,也有了相关规定。《条例》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养犬人和管理人不得有遗弃饲养犬只的行为。如违反,由公安机关处警告或者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这就意味着,弃养违法将被“重”罚。

《条例》公布后,网上一片叫好,但也有声音认为惩罚过轻。去年实施的《福建省动物防疫条例》规定,随意弃养犬只,造成动物疫病传播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第五十二条规定,虐待或者遗弃犬只的,由公安机关对单位处每只犬5000元罚款,对个人处每只犬2000元罚款。

陆续收养了多只流浪猫狗的徐淼表示:“相比立法前弃养人什么责任都不承担来说,这个处罚算重了。”但她担心罚款这种方式会适得其反,一些原本就有弃养行为的人可能会仇视小动物,最后转为虐待。她建议增加激励机制,唤醒文明养犬意识,减少弃宠行为。

被遗弃的犬只很难追溯其主人信息(央广网记者 白刁尹 摄)

弃宠成本低 易成恶性循环

在重庆南岸的欢天喜地动物保护基地,54岁的负责人陈军一个人要照顾70多只流浪动物。听说重庆为养犬立法,她擦去额头上的汗欣慰地笑了。

“立法好啊,我们这种民间小规模的基地总算看到了曙光,仅靠爱心捐款,入不敷出,每年我都要倒贴,这也是我不敢随意扩大收容数量的原因,救助也需要量力而行,只救不助是对它们的不负责。”前些年基地还请了一名护工,现在仅剩陈军一人苦苦支撑。

谈到招募领养缓解压力,陈军皱起了眉头,“我对领养非常谨慎,从这5年救助经验看,绝大多数人领养了仍会弃养,特别是‘土狗’很大可能被领养人卖掉,‘救助—抛弃—再救助’这就变成了恶性循环。在选择领养人时我会仔细考察对方态度和经济状况,同意上门家访才放心。”

旺汪家园宠物中心会长陈明才透露,“宠物弃养的原因五花八门,品种不喜欢、与预期反差大、吃得多,经济负担大、生病等等。流浪猫狗长期居无定所,性格不稳定,少部分会有攻击人类的隐患。在脏乱差环境下生活的猫、狗身上很可能会沾染许多疾病,变成病毒的携带体,同时也污染环境,影响市容。”

“说到底,还是弃养成本太低。”陈明才强调,许多人饲养宠物责任感不强,缺少科学养宠的知识以及养宠的长期规划,遇到结婚、生子、搬家等情况时,往往“一弃了之”。陈明才说,《条例》建立的犬只个体识别制度,让“汪星人”有了身份证。将犬只身份纳入数据库,便于为遗失犬只“找到回家的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警示了养犬不负责、随意遗弃的行为。

陈明才表示,本次重庆发布相关条例,从法律角度对文明养犬作出进一步规范,说明政府在养犬观念上有很大进步。

重庆南岸欢天喜地动物保护基地(央广网发 王靖炀摄)

源头下功夫 减少“流二代”

2022年10月,在《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三次审议前,市五届人大常委会采取实地调研、专家论证、网上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陈明才也是“建言”代表之一。据相关数据统计,网络调查问卷总阅读量超500万人次,不少网友建言献策。

在流浪狗的安置问题上,陈明才提出了“政府搭台,民间唱戏” 的建议。他认为,仅靠民间力量远远不够,政府要牵头,加大投入精力,可以吸纳民间力量,在政策上扶持倾斜支持民间流浪动物收容机构。例如政府提供场地,可以抽少量人力物力监管指导流浪动物的管理维护。

“目前宠物销售市场鱼龙混杂,很多商家没有营业许可证仍在从事大量买卖活动,源头没控制,交易太随意,动物健康得不到保证,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被抛弃的动物,应该加强活体销售整条产业链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提高宠物活体销售买卖门槛,对活体销售的环境空间以及卫生条件等设置达标标准。每只动物设定对应的档案,方便源头管理。在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可以规范很大一部分人文明养犬,尽量减少‘流二代’‘流三代’的出现。”陈明才说。

旺汪家园宠物中心的前身是重庆小动物保护协会,陈明才曾经是协会会长。重庆的爱猫爱狗人士,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陈叔叔。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他已经身患重病,却依然惦记着那群“毛孩子”。

志愿者安抚收养的流浪狗,这可能是它第一次被人类拥抱(央广网发 旺汪家园供图)

人宠“情”未了 请善待它们

《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在中国城镇家庭中,宠物猫的数量是5806万只,犬的数量是5429万只。猫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犬,成为饲养最多的宠物。

既然养犬都立法了,数量更多的“猫咪铲屎官”们很关心养猫何时也能立法。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师,重庆市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重庆未言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黎乃忠表示,《条例》目的是规范人的行为,防止因养犬人的行为而对于他人财产和人身造成损害。该条例仅适用于养犬行为,因为养犬问题最为常见,目前人狗矛盾比人猫矛盾更大。但饲养其他动物的行为,也应当纳入规范,比如有一些有毒动物。

旺汪家园收养的流浪猫,相比狗来说“安静”许多(央广网发 旺汪家园供图)

未来是否会为养猫立法?黎乃忠说,不排除以后会有这样的立法,法律都是一步步完善的,目前只规定养犬行为,是因为发生狗伤人、扰民的事件较多。虽然猫对人身伤害的程度较狗轻,但猫有时也会传播疾病、造成他人财产损害。本条例未来可进行相应地扩展,规范其他动物的饲养行为,增加条例适用的弹性和延展性。

“虐待、弃养犬只的行为会给社会增加负担。犬只作为一条鲜活的生命,一旦人们决定饲养,就应该对其负责到底。”黎乃忠表示,处罚只是手段,不是根本目的。既然文明养犬问题和每一位居民的切身利益都有关系,那么也不妨发挥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优势,鼓励邻里之间互相监督,鼓励业主自发地参与社区自治。杜绝弃养犬只,关键还是要提高大家善待动物的意识,从身边做起,从社区做起,逐渐建立起全社会文明养宠的良好风气。

编辑:刘淳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