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随时代的发展不断生长,时代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教育理念与实践就需要创新。时代呼唤既发挥工业时代班级授课制固定地点、固定内容的效率优势,又可突出孔子时代个性化充分、紧密结合实践的游学教育综合优势的教育形态。全融合教育应运而生,融天地万物,合师生未来,倡导场景化思维,顺应规律思维,跨界融合思维,努力实现“场育未来,自由生长”的美好教育图景。

教育是助力人类更好发展的重要活动,它需要契合时代,顺应潮流,解决时代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古往今来的教育家、教育学者在面对时代提出的挑战时有过许多突破性的创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果。

资料图(央广网发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供图)

全融合教育的产生顺应了时代发展

在孔子时代以前,教育被统治阶级垄断,是少数人的特权,其社会影响太小,没有什么突出成果。孔子时代,以他为代表的教育家普遍采用游学方式教育学生,学生跟老师共同起居生活,学习时间没有限制,学习内容无所不包。这种教育方式的优势在于将学生置于真实情境中,能够真正做到“做中学”。可以说,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能独立面对真实世界挑战的“熟手”。但是,由于私学乃一家之言,其系统性、科学性、教育效率存在先天不足,它培养的学生是否能堪大任是要看运气的。

随着社会发展,工业时代来临,自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育论》以来,班级授课制逐渐在西方成熟,其后更成为世界教育的主流。在这种制度下,教育有了固定场所、固定内容,学科、学段、年级、班级的划分,更使得教育效率大大提升,很好地满足了工业革命对大量预备工人的需求。这种教育方式解决了游学教育方式系统性、科学性不足的问题,其效率也显著提升。但由于客观世界是丰富的、多样的,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分科教学,一是割裂了学生与世界的丰富联系,二是由于这种教育方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割裂的世界图景,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被无形弱化了。

资料图(央广网发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供图)

那么,有没有一种教育方式既吸收班级授课制固定地点、固定内容的效率优势,又可突出游学教育的综合优势?对此,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展开了探索。

星湖学校在保留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推出了众多创新做法,努力建构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场。这个教育场在时间维度强调全过程融合,在空间角度强调全领域融合,在资源维度强调全要素融合,在方法维度强调全策略融合,在情感维度强调全身心融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认为它是一种能有效推进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教育实践。我们把这种新的教育方式称之为全融合教育。

资料图(央广网发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供图)

星湖学校在建校初就发表宣言《面向未来重新定义教育》,提出教育是社会性服务、教育是系统性影响、教育是互动性实践、教育是支撑性陪伴,力求多个维度更为全面地去理解教育;提出“以教育的温度厚植人类的善良,以教育的理性定位科学的方向,以教育的情志焕发生命的活力”的价值思辨,以唤醒教育者站时代发展的立场来深层次思考教育,为全融合教育奠定思想基础。

全融合是一种追求与时俱进的教育观

要想保留班级授课制的优势,那么,现行的教育方式将是全融合教育的基础。也就是说现行的学校、学科、学段、年级、班级制度不需打破重塑,可以在其基础之上做优化,将一切应该利用的教育要素进行多种维度的融合。因为这种融合涉及的要素和维度众多,可以说是“应融尽融”,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全融合”。

为什么教育应该“全融合”?前面已经讲了一部分,这里再做一个补充说明。

首先,世界本就是一个融合体,丰富的世界是教育的沃土。我们常用“丰富多彩”来形容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它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从来就不单是一个数学的呈现,不单是一个语文的呈现,也不单为儿童而存在。我们在教育中划分学科、学段、年级、班级,只是为了提高教育的效率。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不论杜威还是陶行知,都不否认教育与世界的紧密联系。把生活条条块块地割裂开来,是否能把握住教育的真谛,是值得打上一个问号的。事实上,近年来对课程综合化实施的研究热潮已经证明教育还原世界丰富性的必要了。

资料图(央广网发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供图)

其次,从学的角度说,融合状态的世界具有极强的丰富性,这种丰富性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坐在教室里演练四则运算,总是赶不上在草坪上玩“三八二十四”的游戏兴趣高;在教室里想象蒲公英妈妈借助风力让孩子远行的智慧,总不及和妈妈从花盆里采一朵成熟的蒲公英噗的吹一口来得清楚明白……

再次,从教的角度说,全融合教育,有利于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培养学生发现事物间普遍联系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墨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为了保护宋国不受楚国的攻伐,不仅要跟公输盘比试机械制造的能力,而且要在楚王面前展现极佳的口才,甚至还要展示强大的心理素质。整件事经历下来,学生能学到的恐怕远远不是机械、文学、心理三大学科所能限定的,其效能甚至大到足以拯救一个国家。

全融合是一种追求多维共振的方法论

全融合教育在时间维度上强调全过程,在空间维度上强调全领域,在资源维度上强调全要素,在方法维度上强调全策略,在情感维度强调全身心。将教师与学生头脑中被割裂的世界图景重新拼接了起来,在课堂与生活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重建起了鲜活的联系。让教育不再是生活的准备间,而是一个小型化的生活车间,尽最大可能为孩子们还原世界丰富。既然是“全融合”,其路径必然很多。但我们认为,以下几条路径应该高度重视。

资料图(央广网发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供图)

1.目标融合。不同的教育要素融合在一起,总会有个先后主次。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全融合教育”时首先要研究多种要素融合后所应实现的目标。只有目标清晰了,融合的过程才会是科学的、顺畅的,融合的结果也才会是良好的、丰富的、价值巨大的。星湖学校自建校起,就一直坚持其表现性评价“星年华趣评”。与传统纸笔评价不同,这一评价方式鼓励孩子在学期末选择自己的爱好和专长汇报自己的成长,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素养嘉年华。虽然在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评价中都有各自的二级目标,但我们坚信评价的驱动作用,从而在各种不同的目标中凝练出了一个一级目标:评价,是引导师生发展的方向标。

资料图(央广网发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供图)

2.主体融合。在传统教育环境中,学校和家庭无论是在物理空间上还是在学习生活安排上都有明确分工,其资源是完全分割的。将学校和家庭融合,家即是校,校即是家。深入开发、充分挖掘家庭的教育功能,实现二者的融合,可构建起一种新的教育生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读书节等途径,提供必要指导和支持,努力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此外,其他所有可为、愿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人士都可作为我们的教育主体纳入到“全融合教育”中来,使之转变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力量的指数级放大。2021年秋,星湖学校组织了一次以庆祝国庆为主题的“抓鱼”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社会人士赞助鲜鱼,星湖教师组织活动,学校提供充气鱼池等必要物资,孩子们欢乐投入。全融合教育充满魅力,把不同主体都卷入教育场中,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资料图(央广网发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供图)

3.内容融合。对分科教学进行优化,在学科间寻找自然契机,利用真实生活将两门或者多门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种贴合实际的教学。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垃圾分类大家谈”主题项目式课程就将语文、科学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了。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学科内实现内容的优化重组,以提高教学效率。2022年初春,星湖学校组织实施了一次以“萝卜”为主题的融合课程。在楼顶农场,孩子们欢快地拔起几个月前自己亲手种下的萝卜,然后围绕抬萝卜、晾食品、炖萝卜、拌萝卜、绘萝卜、雕萝卜、称萝卜、探萝卜、话萝卜九个方面展开了一场包含语文、数学、美术、科学、劳动等学科,有趣有料的萝卜研学之旅。《半月谈》杂志以《从一颗萝卜上能学到多少?两江新区星湖学校探索全融合教育实践》为题推出了深度报道。

资料图(央广网发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供图)

4.空间融合。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全融合教育的教育场地。全融合教育既可在课堂上实施,又可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语文教学为例,校内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班级朗读接力等活动可与杂志社、听书平台等联办,将语文学习从校内扩展到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实践周、阅读节等也可与校外资源进行融合,为语文教育扩展空间,获得更多助力。

资料图(央广网发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供图)

5.路径融合。线下与线上也是全融合教育的教育场地。线下与线上结合,能充分发挥线下与线上各自优势,产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线下教学对象确定,体系清晰,具有很强的制度性,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线上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做到目标明确、内容丰富、过程详实、学习便利、参与面广。两者结合,可以构成一种新的教学环境,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各自发挥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资料图(央广网发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供图)

6.知行融合。将教学与生活实践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演讲、辩论、申请、劝说、倡议、制作方案等真实或拟真环境中激发情绪,激活知识,打通“学”与“用”的隔阂。2021年春天,星湖学校的孩子们来到楼顶种植园,亲手种下了一批葵花种子。三个多月时间里,孩子们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精心呵护着向日葵的成长。九月,他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将收获的瓜子炒熟、包装,与家人、朋友和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一起分享。以前,他们在书本上、电视上看着别人种葵花,如今他们亲身体验了种植葵花的全过程,头脑中的“知”与生活中的“行”密切结合起来了。这种结合将会内化为孩子们身上一种不可替代的能力和素养。

资料图(央广网发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供图)

7.平台融合。输出平台越丰富,学生得到的鼓励就越多,学习的动力就越足。以语文教学为例,全融合教育可为学生搭建以下学习平台:一是举办写作比赛。每年举办一届写作比赛,评选写作爱好者、写手、快手、高手、神手等。二是创办校刊、级刊、班刊。激发年级、班级创新意识,建设写作场域,激发写作动力。三是学校官微推广,校外期刊发表,让家长欣赏、让社会认可、让学生自信。四是举办读书节。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师生共讲一本书、家庭共读一本书、线上朗读接力活动、生生组团阅读、百班共读等活动强化语文教育输入,提升输出的品质。五是创办班级喜马拉雅共读号,让人人都是朗读推广者,人人都是朗读行动者。咨询师选聘校园小导游,在真实交流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七是推广儿童戏剧。建设学校抖音平台,记录校园美好点滴。通过编剧与表演实践,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语文学习效果。八是举办儿童沙龙。通过小型专题演讲,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收集整理信息,形成自己的核心观点,并在儿童沙龙中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资料图(央广网发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供图)

全融合教育推动了深度学习。众所周知,没有深度的参与,就没有深度的学习;没有认知的突破,就没有学习的进步。星湖学校主动推进目标融合、主体融合、内容融合、空间融合、路径融合、知行融合、平台融合,坚持融天地万物,合师生未来理念,倡导场景化思维,顺应规律思维、跨界融合思维,还原世界的丰富,为深度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努力实现“场育未来,自由生长”的美好教育图景。

资料图(央广网发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供图)

全融合教育是我们正在努力探索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固然有不少新意,但也存在一些弱点和不足。我们期望它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得到完善和丰富,为教育事业再添一点薪火。(作者系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校长张先彬)

编辑:付恋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