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重庆市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红岩干部学院召开。会上,举行了第九届重庆市文学奖(含少数民族文学奖)颁奖仪式,包括重庆一中退休教师邓晓燕的诗集《白火焰》在内的19件作品获奖。

颁奖仪式现场(央广网发 重庆一中供图)

《白火焰》的颁奖词这样写道:“邓晓燕的诗集《白火焰》,以现代女性的独特视角,对当下女性知识分子的生活进行了诗意的解析和重构。诗人思维睿智,情绪饱满,意象新奇,词语多姿,善于融入时代,紧扣灵魂,直达崇敬。作品张扬女性意识,彰显出崭新的审美态度。诗人在移情和共感中,让白火焰辐射出迷人的炽烈和通透,闪烁着现代诗歌的纯净光芒。”

诗集《白火焰》(央广网发 重庆一中供图)

据悉,邓晓燕于2008年开始写诗,在教学之余创作了八百余首诗歌,多首诗歌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刊物,出版《白火焰》《格子里的光芒》诗集,她说:“我太爱写诗了,诗就是我一生一世的情人。但我从不构思诗歌,构思的诗歌不是诗。”

邓晓燕认为:“好的文章,深入骨髓,是从生活中感悟出来的。”她喜欢大自然,喜欢外出感悟人生,因为感悟爱,因为热爱生活与文学创作,邓晓燕也时刻保持着年轻的样子,她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把心态维持在最年轻的岁月里,这些年轻的元素,也让她的诗歌创作灵感源源不断。

离开教学岗位前,邓晓燕是重庆一中的高中语文老师,即便是退休了,邻居和朋友总忘不了她的老师身份。

对于两个身份的转换,邓晓燕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她认为,“诗人”是通过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或对世界的看法;“教育者”是通过教学形式或内容向学生输送知识、文化和对世界的理解。这两者关系密切但角色不同,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和双赢的效果。

邓晓燕觉得,诗歌对学生肯定有较大的影响,因为诗歌不管是抒情性还是批判性,对学生的各方面成长都是有益的。“我们不说诗的语言对学生作文语言有灵气的影响,我们只说诗歌的思想,对人性美的歌颂、对人生向上的力量的启示、对世界的爱,这些对学生的成长都有很大的作用。而且诗的语言不仅美,篇幅又是文学体裁中最短的,这就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喜爱。”

据了解,诗集《白火焰》收录有126首诗,是从邓晓燕2011年到2019年期间写的600多首诗中优选而出的,其中百分之九十的诗都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

整部诗集共有五辑,有对人生难以把握的内心矛盾与纠结,有甜蜜的、有忧伤的、有光亮的、也有阴影的;有对人性进行反思或批判的;有展示情感上的爱与恨、妥协与抗争的;还有不少写大自然的诗歌,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或对美的体味。

在《白火焰》这本诗集的序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这样评价道:“晓燕写出了有光亮和温度的诗,它们是日光梦,但更是生命本身的反射与镜像,是精神的自传。仅凭这一点,我也应该祝贺她。”(罗伟强)

编辑:吴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