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7日消息(记者冯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气温逐步回升,骑共享单车出门,成了不少人的首选。近一年来,“共享单车停放区”走进大众视野,许多城市在人行道上画上了白线,还有的地方在停放区域内钉上了“蓝牙道钉”等设备。

这个“蓝牙道钉”其实就是一个信号发射器,共享单车的车锁可以接收到“蓝牙道钉”发出的信号,自动识别车辆停放是否规范。通俗地讲,就是给共享单车设立一个“电子围栏”,用户只有停车入栏,才能顺利锁车。

随着这类设施的出现,曾经频繁出现的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占道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是近日,一些用户反映,部分地区即便是在有“电子围栏”的区域,停车也并非容易的事。从停车乱到停车难,共享单车又遭遇着怎样的新问题?

设有“电子围栏”的共享单车停放点(图片来源:CFP)

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简单理解就是圈出了一个虚拟的停车框,用户必须将车辆停在指定区域内,否则无法锁车结束行程,在北京、福建福州等地这样的区域并不少见。

福州市共享单车企业政府事务经理顾轩铭告诉记者:“如果用户违规停车,我们会进行弹锁,另外我们车上会播放一段语音,提示用户未在规范运营区内停车。如果他强行锁车,我们会收取一定的处罚费用,并把他列入黑名单。”

但是近日,北京的一些用户却面临着在“电子围栏”也停车困难的问题。

用户:“越繁华的地方越不好停。”

用户:“得找一会儿,有这种(划线)地方才能停。”

用户:“因为现在有规定的区域,要不锁不上。你看这就是锁不上。我没有乱停,按规矩,也都在它划的线当中,不清楚他们这公司怎么弄的。”

对于这样的技术问题,某共享单车企业工作人员吴琼解释:“人多的时候,会让整个信道有所堵塞,所以在高楼大厦比较多,尤其是大楼镜面比较多的场景下,都会影响定位信号的准确度。”

骑行者将共享单车停入“入栏结算停放区”中(图片来源:CFP)

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北京共享单车的累计骑行量达到5.9亿人次,日均骑行量超过了30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30%。面对庞大的用户量,停车难的问题就会变得愈发突出。

记者第一时间向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求证,某运营企业回应,他们目前也在试图从技术、用户服务等层面,对共享单车进行提升和改进。首先是在信号模组上,智能锁采用的芯片从2G升级到了4G,提升智能锁定位的精准度;同时,为了提升定位的精准度,采用了GPS和“北斗”的双定位模式;此外,加大了对线下停车区域的专业精准采集,使用定位盒将线下的停车区域精准地绘制在线上的地图上,确保用户停车后系统精准判断是否停在指定停车区域。

此外,除了不断提升共享单车的定位准确度,目前,共享单车企业也在早晚高峰增派运维人员,对锁车难的路段进行线下维护。

“电子围栏”的设置本来是为了让城市交通变得更加规范,让用户找车、用车更加方便。但是面对“停车难”的新困境,除了要企业在技术上进一步堵漏,各部门还要在城市治理上做哪些努力,才能保障“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神器”,真正做到既好用又方便呢?

运营人员在调运共享单车(图片来源:CFP)

面对新问题,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表示,如何在设置“电子围栏”和满足用户使用之间取得平衡,考验的是各个部门的治理智慧,特别是要根据城市交通的具体状况对停放区域进行科学设置。

顾大松指出:“有些区域是要定点停放,比如北京的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有停放设施,要按照停放设施的要求停,但是如果没有这种要求定点停放的区域,只要不妨碍交通安全和通行就可以。比如停在人行道上,只要没有占盲道、没有妨碍其他,其实跟停放其他非机动车一样。我们的定点停放区域要科学地设定,不是说所有车都要停放在有‘电子围栏’的区域。另外,定点停放区域往往是需求最集中的,或者是停放车辆比较多的区域,及时调度非常重要。”

此外,顾大松告诉记者,除了共享单车以外,共享电助力车通常可以采用视频识别等新技术方式来实现科学精准定位。在产品方面,企业未来可以考虑融入共享电助力车,以开放的心态让新技术拥有更多成长空间。

编辑:李岸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