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近日,甘肃省博物馆“神马来了”IP系列下的“铜奔马”文创产品在网络爆红,相关产品销售一空,掀起了大众的讨论热潮。《新闻有观点》联系到甘肃省博物馆文创设计团队,挖掘“马踏飞燕”玩偶走红背后的故事。

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负责人:“铜奔马”文物正面也是咧着嘴的!希望你看着它就想笑

 

记者:我们看到玩偶“马踏飞燕”爆红的同时也在被仿造出售,我们现在有没有一些维权措施?

崔又心(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负责人):对我们原创者来说,看到这样的情况也挺心痛的。近期我们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严正声明,也会同步使用法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我们也希望能够借助这个机会呼吁更多的人支持原创。目前只有三个官方渠道能够购买到正版“马踏飞燕”,一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天猫旗舰店,二是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抖音号的内置橱窗,三是甘肃省博物馆线下实体店。

记者:现在这个文创已经全面断货,咱们之前想到会这么火吗?

崔又心:完全没想到,确实很突然也很惊喜。我们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都能看到官方和大众的转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真的感谢大家对我们馆的支持和喜爱。

记者:“马踏飞燕”这个小玩偶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崔又心:这一系列文创产品都是根据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奔马”开发的,因为它不仅仅是文物,也是中国旅游的标志。我们就是想把“铜奔马”的形态以及文化历史展现出来。大家之前熟悉的是“铜奔马”的侧面,其实正面看,它就是咧着嘴的,嘴还有点歪。我们设计时突出了它的正面形象,比如放大它的头和嘴的倾斜度,并且增加了牙,让它整体给人一种调皮可爱而且非常萌的感觉。同时我们给马和飞燕增加了一个互动,让它俩看起来就像一对好朋友。

“马踏飞燕”文创产品(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记者:甘肃省博物馆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而“神马来了”这个系列整体在走一个比较“谐”的路线,这样的理念大家是否能形成共识?

崔又心:甘肃省博物馆差不多从2015年起就在致力于文创产品的开发以及落地。“神马来了”只是众多IP中的一个,我们希望每一个IP都能找到对应的受众群体。大众对文创的认识程度越来越高,这也使得文创的设计门槛越来越高。我们想要对标的是年轻人,所以我们这个85后、90后偏多的团队在整体设计的时候想法还蛮一致的,一定要做出一些真正让当代年轻人喜欢的东西。而且文创产品的价值不止于摆放,它一定要有实用性、趣味性和社交性,它必须得有裂变的潜力,这样它才能实现文化的传播。也得益于“铜奔马”这一文物的潜在粉丝支持,现在设计出来的玩偶很受年轻人喜爱,丑萌丑萌的,可以帮助处于高压的人放松。你看着它就想笑!这次的设计虽然在外界看来可能有些大胆和突破,但是我们相信文化创意之后,一定能找到一个新的方式去和年轻人对话。同时我们也坚信文化创意会成为博物馆传播文化的一个新途径。

记者:听说文创中心的小伙伴,大家都很年轻,90后85后为主,你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份工作?

崔又心:2018年的时候,我在澳洲研究生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兰州。当时曾在甘肃省博物馆做过翻译实习,在工作之余我发现这个团队热情高涨,作品呈现的瞬间设计师会激动得哭出来。毕业之后,我想去感受一下他们的这种热情,所以我从事了这个行业。这几年,我跟着团队见证了甘肃省博物馆的文创从零到今天成为热潮,还是很感慨的。

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的年轻设计师们(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记者:我们知道甘肃省博物馆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在这样一个地方你做了好几年,这个过程中你觉得难度比较大的是什么?

崔又心:其实文化创意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尤其是文化创意产品,它需要的一定是文化性和创意性并存。现在博物馆的文创百花齐放,大家都在想破头去做一些能够出圈的产品,这其实是越来越难的。从文化创意本身的工作上来说,它的难点也会很多。整个设计过程要经过非常多的环节,比如前期的头脑风暴,梳理出一条比较清晰的产品线规划。在此之上,设计师就要开始打样,即动笔将脑子里的东西呈现在电脑上,在产品经理的介入下将平面上的东西转变成立体的,这也是文创最难的一个过程。拿“铜奔马”玩偶来说,我们历经了差不多小半年的时间才确定成品。最后是大货生产,对产品的大小、比例、颜色进行反复调整。我们对于上线的每一件产品都是精心把控的,一般一件文创需要进行5到6次的修改,才能调整出一个大家都很满意的作品。

记者:这次“马踏飞燕”成功出圈,你觉得通过这次成功大家可以总结出什么?如果再往远一点说,你和你的团队有没有更大的野心,想实现什么样的心愿?

崔又心:这只马是在“素人”喜爱并且自发推广下火的,所以我们才说好的文创它不仅有国民度,还要有社交属性。除此之外,我们也希望能够延续IP去做更多有意思的、有传播性的文创产品,满足大家的需求,同时让更多人通过文创的开发了解文物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总体来说,这次的爆红给我们之后的文创工作留下了非常多的考验,也提供了非常多的机遇,我们一定会抓紧这些机遇,尽全力向观众提供更多的文创产品。

旅游产业研究学者张杨:文创消费不分年龄,文创发展大有可为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张杨在《新闻有观点》中点评总结,她介绍,从统计数据上来看,疫情之前,我们国家的国民每年平均出游接近5次,其中有1次出游是到文博场所,而且在很多城市前几名的打卡地当中,都有博物馆的身影出现,甚至排到城市必打卡地的前两名。去年“双11”,博物馆文创开售第一天销量就激增超过400%。由此可见,大家对博物馆文创的热情非常高。在张杨看来,如今文创之所以这么火,主要体现了老百姓对一种更精致的生活、更有趣的事物和传统文化的期待,体现了生活和审美的态度。此外,文创的受众群体非常广泛。未来,文创产品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活”起来,助力文化出海?张杨总结说:“首先,文创要走向普惠的文创;其次,文创要从有形产品的制造走向无形文化的输出;最后,要不断加强文创文旅领域的新基建。”

监制:梁悦

记者:王娴 焦健 孙鲁晋

编辑:刘红伟 丁慕涵 刘晓琛

编辑:高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