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9日消息(记者焦莹 刘乐)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正午60分》报道,今年是中国同乌拉圭建交35周年。35年来,双方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2016年中乌共同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中乌关系步入了历史最好时期,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

乌拉圭是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家之一,从建交初期的两国贸易“系于一毛”到现如今多领域务实合作,中乌经贸合作取得哪些新亮点?“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民心相通工程怎样惠及当地民众?

特别节目《大国外交》2月19日推出:《“东方人”和“东岸人”35年的交往故事——专访中国驻乌拉圭大使王刚》。

 

中国驻乌拉圭大使王刚(图片来源:中国驻乌拉圭大使馆)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王大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1988年2月,中国和乌拉圭建交。您说过,地球上最遥远的两个国家开启了携手合作的辉煌历程,35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特点是高度的稳定性。对于乌拉圭,中国民众并不是很了解,首先想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拉美国家。建交以来,它同中国有着怎样的交往历史?

王刚:乌拉圭位于南美洲的东南部,是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家之一,享有探戈故乡、足球天堂、“美洲瑞士”等众多美誉。

如果只用一个词来形容乌拉圭,则非“天然”莫属。“天然”是乌拉圭的国家名片,牛肉、乳制品、丹娜红酒,无不以此为特色,其中牛肉更是以天然优质可溯源闻名于世。乌拉圭每年人均消费约60公斤牛肉,位居世界第一。人均拥有近4头牛,每头牛平均拥有近两个足球场面积的天然牧场。每年2月前后,也就是现在,乌拉圭都要举行全球持续时间最长的狂欢节,大约40多天。

1988年2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乌拉圭东岸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35年来,两国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人文交流异彩纷呈,地方合作方兴未艾,双边关系进入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发展的快车道。

35年来,乌拉圭历届总统均实现访华,中国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访问乌拉圭。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乌始终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2016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8年,乌拉圭成为首个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南方共同市场国家。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同拉卡列总统通电话,为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中乌关系揭开了新篇章。

乌拉圭的牛必须戴“耳环”(芯片),以记录它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重要信息(图片来源:中国驻乌拉圭大使馆)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中乌建交时,有人说两国的贸易“系于一毛(羊毛)”。而现如今,经贸合作早已拓展到多个领域,中国成为乌拉圭第一大贸易伙伴。请您介绍一下,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有哪些亮点呢?

王刚:35年来,中乌经贸合作从建交时主要依靠羊毛贸易,到今天中国已经连续十年保持乌拉圭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牛肉、大豆、纸浆、羊毛的最大出口市场地位,2022年双边贸易额是建交时的60倍,乌拉圭已经成为中国第三大牛肉进口来源国。两国自由贸易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也已经顺利结束。

继上海之后,乌拉圭近年来又接连在广州和重庆开设总领事馆,彰显了对进一步发展两国各领域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的高度重视。两国企业签署了500千伏输变电环网闭合项目,成为建交以来中国企业在乌拉圭中标的最大基建项目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首个双边大型成套项目。乌拉圭正式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2023年2月3日,中国驻乌拉圭大使馆与乌拉圭主流媒体《共和国报》合作发行特刊,热烈庆祝中乌建交35周年(图片来源:中国驻乌拉圭大使馆)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由中国政府援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学”,去年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揭牌,成为新时代中乌人民友谊的象征。像这样的民心相通工程还有哪些?怎样惠及当地民众?

王刚: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相对落后的卡萨巴耶区,有一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命名的小学。对于就读于这所小学的孩子们来说,外面的世界遥不可及,中国只是出现在地图上的一个国度。

中国政府先后为学校援助了电脑等教学设备,孔子学院的中国志愿者也来到这里,在学校开设了中文和中国文化课程及书法、剪纸等教学活动,增进了中乌双方文化教育的交流互鉴。出于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当时的学校校长提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命名这所学校,她相信这将有助于让乌拉圭的年轻人更多地了解中国。乌拉圭政府在2004年正式将其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学”。

2008年,学校与一所北京的小学结成了姊妹学校,从那之后学校与中国的联系就更多了。在学校开设的中文和中国文化课上,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中文日常用语,会用筷子。从2018年起,这所小学的老师和学生有机会去中国游学。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学”是中乌人民友谊的象征和两国“一带一路”框架下民心相通工程的体现。

2022年9月28日,中国政府援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学”在蒙得维的亚卡萨瓦耶区揭牌(图片来源:中国驻乌拉圭大使馆)

此外,中国还是乌拉圭最大援助来源国,中国援助的气象卫星移动接收处理系统帮助乌拉圭提高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开辟了两国务实合作的新领域。中国还向乌拉圭提供了视频监控、剧院设备、体育教练技术等援助,资助数百名乌拉圭人赴华培训。

作为驻乌拉圭大使,我见证了中乌关系的快速发展,这不仅体现在经贸方面,而且涵盖文化、体育、科技创新、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各个领域。我坚信,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乌关系必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中乌合作注入更强动力。

编辑:高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