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2日消息(总台记者白杰戈 白廷俊)今天(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更高质量发展。上海市相关部门宣布启动上海首次大规模、系统性、全要素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评估。其中的一个特点和重点是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和郊区、野外相比,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作用,要如何发展?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绿化市容局21日宣布,共同启动上海首次大规模、系统性、全要素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评估。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屈计宁告诉中国之声,以往生态环境、绿化市容、农业农村等部门都会按照各自行业的规范要求,开展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专项调查,但成体系地同步开展还是第一次。

屈计宁说:“以往这些东西都不是同步做的,各自有各自的规范体系或者专项调查。这一次是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一个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技术规范,按照这个规范就可以统筹协同地同步来做,要做得全面,做得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的多样性,这三个方面我们都要涉及。不仅是分析有什么物种、有什么生态系统,关键还能分析生态系统和物种之间的关系。”

上海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地点不只在长江口或者崇明岛,还在人口众多的城市里。屈计宁介绍:“这次比较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上海的调查要突出城市特点,我们城市里面大型的绿地和廊道等,通过这些年的建设,都逐步把这些大型的公园等都串起来,连接起来,实际上让这些动物有了生存迁徙的通道,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质量。这些地方也是我们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的一个重点。”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介绍,截至去年,全上海已经建成430余座城市公园,人均绿地面积超过8.5平方米,绿道总长度1537.78公里。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显著提升,貉、小灵猫等物种的踪迹相继在上海市区重现,长宁区的乐颐生境花园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屈计宁介绍:“你可能听说过长宁区的生境花园,这次它也是上海市优秀的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案例。原来是那种破破烂烂的街区‘边角料’,在做这个街区更新的过程中,在构建这些绿道廊道或者小区绿化的时候,特别注重了品种的搭配、生态系统多样化构建,想到给动物留条通道,留上一些水源等,使动物有可能进入到这个空间。老百姓在茶余饭后或者傍晚散步的过程中就会去发现这些东西,也会引来小朋友的关注,实际上是一堂非常生动的自然教育课,体现了城市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屈计宁表示,将在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的城市特点,细化打磨,形成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的技术指南。上海还将全力推进各层级多类型的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建设,欢迎社会组织、社区、公民科学家们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挖掘城市生态空间的复合功能。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政策倡导组负责人赵亮介绍,虽然与郊区、野外相比,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只占较小面积,但与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密切相关。“跟乡村、野外,尤其是热带雨林这些区域相比,城市生物多样性无论是在经济价值还是丰富程度方面都无法相比。但是城市的人口众多,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数据,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要有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之中。也就是说,城市生物多样性虽然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面积上,但是它可以近距离地直接为这么多的城市人口来服务,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赵亮说。

今天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之后的首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份框架中的“行动目标12”专门提到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目前国内推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的工作,还在从多种角度展开。

赵亮表示,“‘昆蒙框架’文本里的‘行动目标12’特别提到,要通过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纳入主流,大幅提高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绿地和绿地的面积、质量和连通性,并可持续地利用绿地,来确保城市规划中的生物多样性包容性。我们也在跟本地的一些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到对接这个目标的工作之中。包括正在开展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还有海绵城市建设协同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研究这些工作。”

编辑:杨璇铄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