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9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说起去博物馆,我们第一反应是去“看”。但在北京,有一座用来“听”的声音艺术博物馆,正在专注于声音的探索、采集、保护和传播,把生活中的声音放进博物馆。

声音艺术博物馆(主办方供图)

经过三年筹备建设,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的声音艺术博物馆于18日正式揭幕,1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用来听的博物馆,都呈现了哪些声音元素?

 

声音艺术博物馆开幕式现场(记者管昕 摄)

随着现场嘉宾一同敲响面前的钵器,筹备三年的声音艺术博物馆首展启幕。博物馆院落面积8200平方米,展览空间面积6400平方米。由常设展览“声音总站”、主题展厅“声音艺术空间”、声音实验项目基地“若谷楼”及“声活中心”等组成。

声音艺术博物馆常设展览“声音总站” (记者管昕 摄)

该馆是在北京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核心示范区,实现不同区域博物馆的集群式发展中建设起来的,2023年获得由北京市文物局认证的北京市类博物馆资质。声音艺术博物馆联合创始人洪峰介绍,集中呈现了老北京的游商叫卖声响,是该馆的文化特色之一。

声音艺术博物馆外景(主办方供图)

洪峰介绍:“有老北京的文化,有大自然的声音,也有即将消失的声音,还有老北京的中轴线的声音,这一系列是面对全社会的,只是用声音的方式来呈现。”

步入声音艺术博物馆老北京声活展厅,一句家喻户晓的吆喝声便流入耳畔。这一展区通过沉浸式声场、故事叙述、文物和老物件,来讲述20世纪初北京的日常生活场景。老北京物件收藏家宋振忠说,这些老物件和已消逝的叫卖音响,共同构筑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和文化风貌。

宋振忠说:“过去真正的实物,磨剪子戗菜刀的,剃头的,卖女人高级化妆品的这个叫‘唤娇娘’,那是卖炭的,那边是吹糖人的,那边是收古董的,那边卖香油的,那边叫冰盏。呈现老北京过去的广告,市井风情,人间的烟火。”

今年58岁的宋振忠,是地道的北京人,祖辈世居旧城,会百余种叫卖声。声音艺术博物馆收录到的很多老北京叫卖声,离不开他的帮助。

宋振忠说:“所有做广告都要从嘴里出来,是这么喊,像唱歌一样……”

在展厅里,宋振忠边向观众介绍那些老物件的用途,边现场示范那些叫卖声。

老北京物件收藏家宋振忠(阿龙)向记者介绍老北京旧时八种使用响器的行当,俗称“八不语”(记者管昕 摄)

在宋振忠看来,声音艺术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将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助力。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记忆,老北京游商的叫卖声具有较大的文化传播价值。

宋振忠说:“国外专家来了,一定要看老百姓的文化。老百姓缺一不可的一种文化,就是声音文化。最早的广告,养家糊口,您不能说吃饭了,饭就来了,您得去外边挣去。下一代孩子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过去是怎么生活的,是靠什么生活的。”

除了老北京的游商叫卖声,声音艺术博物馆还展览了各种来自大自然的珍贵声响。从昆虫的鸣叫到鲸鱼的歌声,在大自然的声音世界里,共听、共享世界七大洲中七个独特的自然声场;从古丝绸之路重要的历史绿洲新疆和田出发,体验六个声音装置罩,感受不同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以声博物,以声觅史,该馆通过探索、采集、保护、传播声音艺术作品,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沉浸式文化体验。

冰川融化的声音场景展示(记者管昕 摄)

声音艺术博物馆创始人秦思源表示,随着博物馆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珍贵的声音,经过收集、整理,在这里集中展览呈现。

秦思源说:“如果被邀请到其他的城市,我们就希望在这儿设立一些研究当地声音的点,变成工作站,每个地方工作站可以长期去研究那个区域文化背后的声音。”

秦思源说,声音艺术博物馆还将接受市场的考验,这得益于文化消费新时代的到来。

“肯定是要售票的,因为我们要运营的,我们要真正良性循环地做一个机构。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是赶上了好时候,把内容做好,真的要尊重我们的观众,我们才能发展。”秦思源说。

编辑:曹宇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