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2022年我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首次突破1万亿元关口,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开工47项,投资规模达到4577亿元。各地水利部门有效应对夏秋汛情旱情,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近日,水利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道席接受中国之声两会高端访谈《会里会外》专访时介绍,今年水利部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加快国家水网建设,完善水资源调配格局,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

以下为部分访谈实录。

 

重大工程突破在前,新的一年怎么干?

记者:2022年,我国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今年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会推进哪些计划?

王道席:今年重点围绕4个方面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一是在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方面。围绕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开工建设黄河古贤、广西洋溪、四川米市等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大力推进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等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在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方面,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国家水网建设,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三是在大型灌区建设和改造方面,围绕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编制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四是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方面,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构建具有“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黑科技”如何赋能智慧水利建设?

记者:关于“数字孪生水利”,我们该怎样完整理解它?

王道席:“数字孪生水利”是根据当前水利工作实际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提出的阶段性目标,主要通过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来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水利工程等新型基础设施,实现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业务应用“四预”功能的体系,从而提升水利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力驱动。

长期以来,水利部积极推进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的融合,并且取得实效。

记者:北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具体是怎么应用在水利建设上的?

王道席:比方说,地上有树木、石头等附着物,遥感就能够自动解译出来,实现从人工判读向智能识别的转变。再比如,前段时间,在黄河治理上,我们试验了一个物联网的“智能石头”:在一块石头里装上定位芯片,再把石头放到我们的控导工程和险工下,水流冲刷会让它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我们就知道根石有没有移动,有没有走失。除此以外,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对生态流量过程进行滚动修正和预报、预警,北斗技术可以报送偏远地方的信息……我们很多新的信息技术都在水利上做了一些创新的尝试和应用,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记者:怎样用“数字孪生水利”赋能智慧河湖建设?

王道席:首先要将河湖的划界成果、河湖长以及岸线保护利用规划、采砂规划、涉河建设项目等信息入库上图,也就是说要把它们装到计算机里,加强河湖的遥感解译及其成果的应用,及时发现并解决涉河湖的一些违规问题,提升河湖监管效能。

另外,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智慧河湖建设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不断加强智慧化的水利管理。

主持人与王道席(左)对谈(来源:中国之声《会里会外》)

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归置国家水网布局

记者:在强化河湖长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方面,今年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王道席:2023年,我们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河湖长制的决策部署,将河湖长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着力建设安全河湖、健康河湖、美丽河湖、幸福河湖。

一是全面强化河湖长制。二是严格水域岸线的空间管控,以清理整治妨碍河道行洪问题作为重点,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三是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全面推行河道采砂许可电子证照,强化河道砂石开采、运输、堆存等全过程的智慧监管。四是稳步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五是加快推进智慧河湖建设,以新技术赋能水利建设。

记者:下一步将如何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完善国家水网总体布局?

王道席:水利部将认真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建设“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着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的网络效应。一是要加快建设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抓紧完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修编,加快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设进度,积极推动东线二期工程的立项建设,推进西线工程规划编制并启动先期实施工程可研工作。二是推进重点区域水网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区域水网规划建设,推进一批区域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调蓄工程建设。三是要完善省市县的水网体系,高质量推进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推进市县级水网建设,完善市县水网布局,打通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

黄河为何能23年不断流?

记者:这些年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王道席:现在的黄河治理进入了一个令人充满期待的阶段,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块,我们已经实现了23年的黄河不断流了。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的主色调由原来的“黄”变为现在的“绿”。通过我们这些年的加强水资源管理,现在的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以前相比也有很大的提升。通过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黄河水生态状况明显提升,通过部门协同和共保联治,河湖的面貌也明显好转,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转变。

下一步,水利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践行国家“江河战略”,聚焦“洪水风险”威胁,加快构建抵御洪涝灾害的防线;针对“水资源短缺”矛盾,着力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的利用水平;认识“生态脆弱”问题,大力推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总监制丨高岩

监 制丨郭静

主 持丨杨昶

主 编丨刘红伟

编 辑丨刘颖超 刘晓琛

记 者丨刘梦雅 凌姝 肖宇杰 陈惠婷 周倜

制片主任丨陈俊杰

制 片丨杨华 李赢 李万群

录 音丨林阳 张宝生

视频承制丨中视前卫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新媒体编辑丨代邦梅

编辑:苏晓静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