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1日消息(记者白杰戈 蒋林)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当前,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诸成效。

为深入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典型做法和良好风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城市和乡村、机关和社区、学校和企业蹲点采访。今天(21日)起中国之声推出全媒体特别报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位于小凉山地区的四川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茗新村,刚刚迎来彝历新年,记者在这个四川省最年轻的行政村,在辞旧迎新的气氛中,有哪些新发现?本期请听《小凉山彝乡人的新年新选择》。

 

11月18日 星期五 阴

围着篝火,人们在村口的广场上跳起达体舞,彝族新年就要到了。

34岁的吉达依固和妻子前一天晚上刚回到茗新村的家里。夫妻俩在内蒙古包头的建筑工地打工,坐了三四十个小时的大巴车赶回来过年。在地图上,茗新村和峨边县城的水平距离不过3公里,但海拔落差超过700米,进村的路是曲折上山的一个接一个陡坡。

由浙江援建的村小,塑胶跑道的操场上正在举行运动会。吉达依固到校门口看了一会儿,试图找到大女儿的身影。2005年,吉达依固和父母、妹妹从两百多公里外的冕宁县搬迁过来,当时这里有废弃的茶场和房屋,周边八个县区的上千名彝族群众陆续来寻找生计。吉达依固一家住在茶场子弟学校的房子里,也就是后来新建村小的位置。

之后,他开始外出打工。“在厂里面杀过鸭子,在服装厂里面也干过,做牛仔衣和裤子……”吉达依固说,自己只上到小学二年级。用手机买票、扫码,都是这几年在走南闯北中才学会的。

“像我这样的人,也不识字。别人挣三四百块钱,我只能挣一二百……”说到过去,吉达依固眼睛湿润,点起一支烟。

“要努力,努力才行。”吉达依固说。

2017年,这里成为四川省迄今最晚建制的村。茗新村的“茗”代表茶叶,是作为茶场的过去,而新,就是对未来的期许。2019年,茗新村脱贫,新建的房屋第二年入选“四川十大最亮眼村居”。

吉达依固表示:“要不是政府,我连房子都建不起来。手把手教怎么做饭、搞卫生,现在我们过得越来越好了。”

吉达依固家的邻居冷冷卢子和丈夫沙玛杰古几天前已经回家。

“因为我们经常在外面打工小孩留在家里,所以到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有点隔阂了,回来也不愿和我们在一起。”冷冷卢子说。

夫妻俩曾经在浙江的工厂打工,为了离家近一些,又到成都做伐木工人。冷冷卢子听说村里正在建设的农文旅综合体要招服务员,去报了名,但又担心自己超龄了。“通知说要17~25岁,但我已经27岁,年龄超了。”

这个农文旅综合体包括彝族十月太阳历主题的景观广场,体现村民来源地8个县区不同风格的8栋民宿,以及周边的茶园。

下午,附近的坡上有村民正在栽下茶树苗。

更远一些的坡上在整理土地,吉达依固的母亲用镰刀割草,再把成捆的草背起来集中堆放。

吉达依固担心父母的身体,也想让妻子回村找一份工作。但是村里能找到的工作大部分都是散工,他担心如果收入不能持续怎么办?准备过年的两家人,还记挂着新一年的工作。

11月19日 星期六 晴

杀年猪的声音在村子里此起彼伏。吉达依固用三轮车拉回一车年货,又带着母亲马海哈伍和妻子阿如子无到村里的乌天麻种植农光互补产业示范园。厂区负责人赵平认出了曾经在这里打短工的婆媳俩。

赵平说:“她们都来工厂干过活,我认识。”

车间里,去年育种的天麻在一个个玻璃瓶里生长。玻璃瓶码放在泡沫塑料箱里,堆满钢架。

马海哈伍:现在这样更方便了啊。

赵平:以前你来的时候还没有做钢架,都是直接推起来,只能摞5层,现在可以放10层。

赵平说,10万瓶天麻在彝族新年之后就能收获,经过清洗、高温蒸煮,在原瓶里泡酒,可以卖到几百元一瓶。明年,这里的规模还要扩大。

赵平表示:“工厂要扩大规模,再做10个这么大的厂房,所以需要更多的人,现在招长期工、固定员工。”

马海哈伍:你干得很好。

赵平:是政府支持得好。

这里女工的工钱也从每天80元涨到了90元,符合条件的长期工还能领到政府的就业补贴。吉达依固的母亲说,乌天麻示范园的工作比割草轻松,她和儿媳都很愿意来。赵平说,只要你们愿意,过完年就等电话吧。

赵平:只要你们愿意来,就给你们打电话。

婆媳俩:愿意,肯定愿意。谢谢你帮助我们。我们高兴坏了。

因为天麻的生长不需要阳光,所以厂房顶上建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除了供车间的制冷和照明等使用,还能将电卖给电网,这是“农光互补”的意义。农光互补产业示范园由东西部协作项目投资建设,村支书张俊林介绍,光伏设施从今年7月运行以来,四个月时间实现28000元的电力分红。天麻种植企业的厂房租金每年3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已经从几年前的“0”,增长到119万元。

冷冷卢子和丈夫沙玛杰古到村委会找张俊林咨询选拔服务员的事。张俊林答复他们,年龄不是硬要求,会根据综合条件来选人。

张俊林表示:“年龄不是大问题,但目前报名的人员有点多,筛选后我们会再次通知,之后会带你们到外面的大型酒店去培训。”

对于夫妻俩鼓起勇气问的收入问题,张俊林交了个底。“保底2000元左右,做得好的话,有提成之类的。还会给你们买保险,待遇方面不用太操心。”

虽然这个收入比外出打工要低一些,但夫妻俩也有自己的考虑。

冷冷卢子表示:“工资差不了太多。因为我们在外面自己吃,消费比较高,最重要的就是照顾不了家里的老人、小孩。”

沙玛杰古:像她们女孩子,太劳累了。

记者:你这是很疼老婆的想法啊。

沙玛杰古:肯定啊。只要她不这么累就好。

11月20日 星期天 多云间阴

今天是彝历新年的第一天,相当于春节的大年初一。不同的是在彝乡人家,杀猪、切肉、做饭的劳作,这一天还在继续。

冷冷卢子和婆婆在房前的院子里切肉

沙玛杰古:这个是熬油的,这个是灌香肠的……

公公刨了半桶土豆丝,也是香肠的原料。沙玛杰古递过来一碗酒和刚煮好的肉块,又带我们看屋后挂起的腊肉。烟火正在下面熏烤。

这一天,茗新村农文旅综合体工地上在继续施工。同样没有休息的还有茗新村和峨边县城之间的山坡上,成昆铁路复线峨边南站的工地。上午十点多,一节线路检查车从这里开过。我原本想象的是缓缓驶过的声音,但其实是一瞬间的呼啸而过,扬起尘土的列车。

五十多年前通车的成昆铁路连接起大小凉山和外面的世界。十多年前,吉达依固全家就是坐着成昆线上的慢火车搬迁到茗新村。而预计下个月通车的成昆复线,将让动车组第一次开进这连片的大山。

几天前,有乐山市的大学师生到茗新村与村民和干部座谈,也说起了这之后的走出去和留下来。“不知道村里有什么好办法留住人才,人们能不能再回来?这样发展才是可持续的。还要做文旅融合,要留住游客,也需要有更多民族特色的文化设施……”老师说。

而在这个新年里,小凉山茗新村里的彝乡人,对于远方和故乡的选择,有了更清晰的轮廓。

编辑:顾涵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